隆良银,1988年生于重庆市大足县,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曾任该校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新闻宣传。现任武汉宝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
他生于山城,爬坡上坎的成长,火城麻辣的个性。
他喜欢阅读、书法、演讲、羽毛球、排球、棋类,爱好丰富。
他说:人生于我有十气——三分刚正气、两分包容气;三分书卷气、两分痞子气。
他喜怒于色,欣喜直爽的畅快,理解社会的冷暖。
以下文字,是笔者与他的一次对话。
《武汉房地产》:百度百科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请问,你认同这种定义吗?是全部认同还是部分认同?原因是什么?
隆良银:如果说部分认同,那么我便开始陷入了思想的中庸主义,则一切不定义了。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依旧是一个几千年来的未解命题;我最倾向于的解释还是哲学本身,Philosophy本来之意为“爱智慧”,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的框定。
百度所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种实用定论,便于社会的政治理论诉求的使用,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是哲学的极小部分。但是“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就纯粹扯淡了。
《武汉房地产》:为什么在大学选择哲学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隆良银:最开始我是被动服从分配的,高考时并不知道哲学是怎么回事儿;当大学几年读下来之后,我丝毫不后悔对哲学的选择了。因为哲学是能让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冷静和深刻下去的学科,虽然它排斥物质和金钱,但却有着它恒定的真诚意义。当然,这构不成喜欢的理由,但当喜欢一个东西需要去找理由的时候是喜欢吗?或许只是“有用”而已。
《武汉房地产》:从古希腊时代至今,你最喜欢哪位哲学家?为什么?
隆良银:最喜欢谈不上,伟大的哲学家很多;很多人都有其特有的人格魅力与犀利的理论观点。
为什么你要问从古希腊至今呢?为什么你不问从孔孟至今呢?偏废中学啊。其实,从行为方式与人生阅历来说:我平生最感佩明朝的王守仁先生。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中。
他的“心学”精髓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欢乐、痛苦、意志等内心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体验亦即是生命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的“至乐”境界。正是这审美体验,无生命、无意义的自在之物才可成为审美对象,世界才会向我敞开,意义才能生成,同时,我的心灵也会得到提升,我的存在价值才能被确证。就此,王守仁以观花为例作了很形象的描绘: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老病等人生中的不幸。但即便遭遇了重重打击,他在临终前却指心笑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知行合一,笑看人生如一梦,这也是我感佩敬重阳明先生的原因。
《武汉房地产》:你觉得哲学给你的生命带来了什么?
隆良银:我的社会生活才开始不久,生命也还有人生的大部分;无法定义;或许,未走过自然扯淡,走过了自然知。
《武汉房地产》:我知道除了哲学之外,你还喜欢读史书。南怀瑾先生曾提出了一种治学方法,叫做“经史合参”,就是用经典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互相印证,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在这方面,你有哪些心得?
隆良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魏征所议: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博学强识,反省自身离不开历史的借鉴;而兼容并包则需要经典的智慧,至于获得真理的方法,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因为到底什么是真理呢?难道耶稣基督就不是真理的化身么?呵呵。
《武汉房地产》:哲学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隆良银:哲学于我有四用,一用于严谨、二用于灵活、三用于善言、四用于应变。
《武汉房地产》:以一个“爱智者”的眼光来看武汉房地产行业,你看到了什么?
隆良银:其实我本来想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刚入行的我并没有资格指点江山。人们更希望听到专家所言、大佬所讲;至于我这个路人甲,还是不用看了,因为我看到的未必就真存在啊。
但是,我想送给所有房地产从业者们一句话:繁华过去,几多风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