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市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旋律。经久不衰的老建筑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符号和历史记忆。11月18日下午,由纵横(武汉)盘龙城置业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有关“老建筑”的研讨活动在F·天下俱乐部隆重举行。
会前,主办方精心布置的“武汉历史建筑图片展”率先将与会者带入到历史建筑的回忆中。参展的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革命遗址、租界建筑、金融建筑、文教建筑、宗教建筑。像大家熟知的有江汉关大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台湾银行大楼、巴公房子、古德寺、俄国东正教堂等等。参会者在感叹百年建筑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找到了久违的儿时生活的影子。武汉晚报房地产周刊主编杨先生在会上颇有感慨的讲到:“租界一带的建筑我都很熟悉,小时候就是在这里长大的,现在来的少了,但是看了照片一切还是那么生动。”
那么武汉现存多少优秀历史建筑了?据武汉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皮明庥介绍:武汉市可分为四个历史风貌区,汉口两个,汉阳、武昌各有一个。第一批通过的历史建筑有88栋,大多为洋行、医院、学校、名人故居、公共建筑(汉口火车站)等。相比上海的历史建筑分为16个风貌区1000多栋少了很多。实际上,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近百年来的城市地位、规模,与88栋这个数字是极不相称的,以后还应该去不断的保护和发掘。武汉大学建筑系的陶教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也深有感悟,他举例说,白沙洲地区曾经有一条很有价值的历史风貌街,在被划为开发用地后,他曾建议开发商好好保护这条街,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对历史建筑、项目本身是一个双赢的事情。而开发商并没有听取它的建议,极其粗放的“三通一平”进行开发,将民居拆除。实在是一种买珠还椟的行为。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李百浩在强调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发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如何延续历史建筑生命,使其更好的度过的百年的理念。在延续和传承的背景下,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在技术层面,李院长提出“换取建筑空间再生”的概念,意为在保持历史建筑外立面的情况下,对其内部构造进行加固处理,既能修旧如旧,又能延续建筑的生命力。第二,在精神层面,百年建筑不仅延续了其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而我们现在所处时代,同样需要这种精品建筑来继续传达我们的时代讯息。进而发出建造精品工程的呼吁,深深赢得了与会专家及主办方纵横集团刘必恩副总经理的认同。
之后发言的房地产秘书协会秘书长肖汉昌先生作为行业管理者也表达对保护和管理好优秀历史建筑的深切关注,虽然自感任务艰巨还是充满信心。最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关注百年建筑,重在如何建设精品工程”。同时对F·天下的开发建设也是寄于厚望。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王洪刚先生认为研讨会本身虽不能直接给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纵横集团这种关怀天下的情怀还是大家赞赏,也深信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和各界媒体的不断呼吁,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一定会进一步落到实处。
后记:武汉历史建筑图片展“武汉记忆”由纵横集团F·天下举办,摄影师王岳君拍摄。图片展将持续至11月30日,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汉口江滩、洪山广场等地陆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