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西安市住建局、资源规划局、公积金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楼市新政,《措施》共十二项,涉及土地出让、金融支持、公积金政策、二手房交易、便民服务、预售资金监管等多个方面,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西安此次新政涵盖面广,从土地、金融、公积金到交易服务等多维度发力,政策力度较大。6月20日,中指研究院西安公司总经理石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后续执行到位,有望在提升市场信心、促进住房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公积金新政及土地出让金政策,对购房者和开发商均有较大利好。
近期,在西安楼市传统“金三、银四”成色不足的情况下,表现仍不乐观。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价格指数来看,西安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滑3%、环比下滑0.06%,持续九个月出现下降态势。经中指研究院市场监测,今年前5个月,西安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出现下滑。由于市场观望情绪较大,不少楼盘在五一和端午小长假期间开启降价行动,房地产市场短期止跌回稳仍存压力。因此,石蕊表示,在关键时刻出台的多项举措,也是西安对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为市场注入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措施》中明确“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自主下调容积率,适度扩大绿化平台、阳台占套内面积比例,提供多样化住宅产品。风雨连廊、小区出入口大堂、绿化平台、架空层等不计入容积率”“因地制宜完善居住区周边教育、医疗、绿地、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高水平的便民生活圈”,以及“按照好房子、好小区要求,优先推动基础设施、商业、教育等配套齐全的地块供应”等多条政策,形成了从用地规划、到土地整理、再到土地出让、项目建设的一整个“好房子”建设供应链。
目前,西安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四代住宅为代表的改善项目。“根据中指研究院的调研,目前西安购房者对四代宅的接受程度极为广泛,从2023年的不到20%左右,至今达到了将近90%的程度,”石蕊表示,这意味着西安绝大多数购房者对“好房子”的蓬勃需求。
“今年以来,西安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的特点,优质土地供应让不少房企、尤其是民企出手拿地。”石蕊分析道,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仅绿城中国就在近一个月内连续拿下四个地块,成交土地出让金高达40亿元,而龙翔控股更是溢价18%重仓布局西安港务片区,四川邦泰集团半年内拿地五宗,成交土地出让金46.48亿元。
然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虽然极度看好西安市场,但碍于成本方面考虑,一直不敢过多拿地。
不久之前,楼市同样火爆的成都颁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有利降低房企成本。而西安则更进一步,从土地出让阶段开始邀请企业参与,再到一个月内缴纳土地出让价款50%实现“拿地即开工”、非重点监管资金拨付1个工作日内完成,尤其是“允许保函置换不超过项目竣工交付所需资金额度30%的监管资金”;列入西安市诚信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的企业,在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前提下,辖区住建部门可下调重点监管资金额度。一揽子政策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本次推出“缴存职工可提取公积金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政策,减轻了购房者首付压力。根据相关数据,仅2024年在西安置业的外地购房者占比已经接近四成。石蕊表示,本次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和省内缴存职工在西安购房的,均可在我市办理公积金贷款,并享有我市缴存职工同等权益”将极大调动此类人群需求释放。
石蕊表示,2024年至今,西安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成交量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体量已经超过新房市场规模,楼市全面进入存量时代。本次“推动房产交易业务向各行政区、开发区政务大厅延伸”,有利于二手交易的双方简化办事流程,同时“及时便捷地为群众办理购房后的办证、落户、子女入学等手续”更为上学置业等二手房群体带来便利。未来,预计二手房政策将在西安楼市优化政策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