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不等于“上山下乡”
2013-09-22 00:00:00   来源:

“新型城镇化”现在是中国经济界最热门的话题,也刺激着不少地方政府和房企的“造城梦”,笔者结合市场的发展和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并不同于倡导“上山下乡”,更进一步说,“新型城镇化”还包括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城市建成区升级换代的内在要求。

卫星城模式为主

2010年之后,全国龙头房企为了分化经营风险,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纷纷高调进入三四线城市,其时,国家推进中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战略,也成为不少房企勇于扩张的指导理论。不料,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风向突转,伴随着一二线核心城市房价的触底反弹,三四线城市的“空城”、“鬼城”新闻却不断见诸报端,品牌房企开始战略性大转折,纷纷加强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战略重心明显转移,甚至开始从三四线城市“撤退”!缘何?

早期进入三四线发展的房企遭遇或能折射出一些问题。首先是缺少产业支撑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容量有限,最早进入的一些品牌企业摘到了果子,但后续经营的困难马上就会凸显,在资金杠杆不断降低的融资背景下,很多房企无法忍受缓慢的去化速度,而求快不得,只能陷入困境。现在暴露出来的很多“空城“鬼城”,其实当初企业拿地价格并不高,但相对于成本,项目价格的低迷和销售的缓慢,让很多企业明白了“土地价格再低也不能要”的道理。

其次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约。现今行业集中度提升,不少龙头企业为了追求资产规模和估值空间,加大了全国范围的布局,但在不少三四线城市,他们的经历并不美好。如以万科在河北香河投资开发的曲折经历为例,作为上市公司,万科从过程到结果,都需要公开透明化,但在投资环境亟待优化的小地方,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导致投资项目沦为违规建筑的境地,对于全国性品牌房企来说,经济上损失只是一方面,对品牌的杀伤影响更为致命,这也是他们无法接受的。而从现实的投资环境看,在三四线城市,类似的“人治”、“决策随意性、不透明”行为屡禁不止,也让很多房企望而生畏,即便是看好市场发展,也会在初步接触或调研之后敬而远之。

    最后,人口集聚、城市群发展模式乃大势所趋。“新型城镇化”并不等于“上山下乡”,很多房企对此已有充分认识,但三四线城市的扩城与投资冲动更为强烈,加上不少房企都有一些“人脉和关系”,经常成为地方上招商引资的重点,盛情难却,加上一些优惠的土地、税费吸引,没有经过充分的投资风险论证,就决定了项目上马开工。而这几年的事实证明,从产业转移的情况看,虽然小城市的税费、土地、人工成本比较低廉,但配套产业链缺乏,物流及投资环境的瓶颈,反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从人口普查结果看,一二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同时,不少三四线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缺少了产业化及其人口的导入,现在出现一大堆的“空城”“鬼城”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种教训不仅出现在鄂尔多斯、郑东新区等二三线城市,甚至天津的京津新城,也似乎成了地产大佬朱孟依的滑铁卢。

在湖北省内,围绕“1+8城市圈”相关规划,不少地方政府积极行动,概念先行、规划先行,功夫不可谓不足,但在产业和人口导入乏力的情况下,一座座新城新区拔地而起之时,便是引来争议之日,如近期媒体披露的《湖北仙桃30多亿建新区政府造城还能走多远?》,已给类似的造城运动敲响了警钟!值得一提的是,从城市经济、产业基础与区位价值来看,仙桃在湖北省的投资吸引力属中上,依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让人不得不对地方政府热衷的“城镇化”提高警惕,而对于急于扩张或做大做强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也要正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冷静辨识外来诱惑与风险,充分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产城融合升级换代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2010-2020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前20名的城市中,北上广深均位列其中,同时另有10个城市位于其周边可辐射范围内,上述14个城市共计将新增约3990万人,按人均35平方米计算,新增住房需求共计14.0亿平方米,约占十年间全国新建住房总需求的9%,占全国新增人口带来的首置需求的23%

未来城市化提升过程中,一线城市及其周边的聚集效应将更为明显,从房地产调控过程来看,由于资源集聚密度大,人口吸引能力强,北上广的各项资源都面临供不应求状况,单纯在需求端限购限贷的调控措施,无法实现房价的稳定有序。未来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并将一部分人口导入到周边卫星城和中小城市,从上海周边的苏州、昆山,北京周边的河北市场发展来看,都受益与此。近年来伴随着武汉、重庆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其周边也逐渐形成了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城市群,国家层面更是出台了“中三角”规划,力争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以目前江浙苏南、京津周边的城市发展来看,城镇化发展快做得好,多是产业基础强的地区,李克强总理也先后在江苏、上海的长三角城市进行考察。

从最近一年来的土地市场来看,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大多数一线龙头房企反而没了前几年的好胃口,扩张更加谨慎,更加注重一二线重点城市及其卫星城镇的布局,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多宗总价或单价地王,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7月份以来,武汉后湖、光谷等地的单价地王都被刷新,先后出现4697/平方米和5228/平方米的楼面地价。

从武汉本身来讲,城镇化也依然在进行和深化之中,最典型案例当属光谷,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方有“第四镇”雏形,下一步,围绕东湖高新管委会搬迁、地铁建设推进后的新中心,整个大光谷的城镇化仍将持续深入,现有的建成区也面临着商业与配套的升级换代,可以断言,未来的510年依然将是投资建设的重点区域!同样,对于沌口、东西湖、盘龙城这些区域,其城镇化的路比光谷还要更长一些!如近期武汉经济开发区提出“千亿造城”计划,五年后将成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财政收入突破千亿,人口达百万的国际化产城一体新城,预计今年的投资就达300亿元,踏破铁鞋无觅处,机会并非都要“上山下乡”去找寻,这一点,房地产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不察。

相反,现在不少中小城市的“圈地运动”,甚至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和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惯性思路有关,他们还是按照以前的理解,不注重产业布局和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总想无中生有的造出一座城,殊不知,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经常得不偿失。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利用辐射拉动作用,形成融合度更为紧密的城市圈,或者对于原有城市的改造与升级,才是阻力最小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方式。(作者系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