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微信人际是天涯咫尺or咫尺天涯
2014-02-07 00:00:00   来源:

 

1212日,在2013湖北地产风尚榜暨腾讯房产新品推介会上,腾讯网房产总监张斌先生让在场的上百位开发商及记者同时打开微信5.0,利用通讯录里“一起按,加朋友”功能互相关注,省却了大范围交换名片的过程,让人际关系呈现出“天涯咫尺”的转变。

但是,随后在腾讯大楚网的晚宴上,同桌吃饭的同行们,有一半都在埋头用微信聊天,你想找个交流的机会,还得见缝插针。现在的饭局,越来越像《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先生描述的那样:“同桌吃饭,各自修行”。这,又让人际关系出现“咫尺天涯”的逆转。

在晚宴上,坐在我右边的是腾讯房产高级产品经理康国英小姐。在她“微聊”的间隙,我向她推荐今年大热的英剧《黑镜子》(第二季),它表达了对科技异化人性的担忧。

在《黑镜子》中,有一对夫妻沉迷于移动网络,哪怕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也要使用智能手机交流。对他们而言,远在天涯的朋友,比近在咫尺的配偶更加亲密。他们的家庭沉闷、压抑,呈现出一种让人窒息的气氛,这也是现在很多年青夫妇家庭生活的写照。科技,让人际关系变得诡异,还记得王菲的一句歌词:“我把身体给了你,心给了他”吗?

那么,这种情况在未来会好转吗?

史蒂夫·乔布斯的精神偶像、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世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无需购买,这些移动终端将变得像公用电话一样,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点,只要输入个人ID,就可以随意取用。

更有甚者,刘慈欣在大名鼎鼎的科幻小说《三体II:黑暗森林》中预言:未来世界,连移动终端都不需要,随处可见的“信息窗口”将投影在任意平面上,对任何一个人的面部进行扫描识别,然后提供他所需要的服务。只不过,在那个世界里,已经没有家庭了,只有泛滥的信息,以及见闻渊博却耽于幻想、优雅时尚却苍白肤浅的人类。他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却无法进行深入灵魂的交流。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深入灵魂的交流呢?我曾经认为,在微信、微博、电子邮件大行其道的年代,写信是个很装逼的行为。但是,最近读了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之后,颠覆了我的这个想法。

上世纪80年代,年青李银河致信同样年青的王小波:“爱也许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是一种奇异的想象力造出来的幻影。我怕你早晚会看到这一点,变得冷漠。”王小波回信:“人的生活其实是平淡无奇的。也许,我们都能做一次浪漫的梦是一种天赋人权吧?总之,你说是梦也好,它总是好的,谁说是欺骗呢?为什么你要总结什么是爱呢?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原来,沟通技术的提高不见得会加强沟通质量,它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用移动终端占据自己所有的零碎时间,以至于无法在独处、阅读、沉思、写作中认识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的人,也无法触碰他人的灵魂。

物理空间的“近”往往会导致心灵距离的“远”。人们常常以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相互疏远。所以,孔子才感叹,人和人的交往,难的不是关系的长久,而在于“久而敬之”。

沟通成本的“低”也往往会导致沟通质量的“弱”。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受重视,未经深思的语言难以触及灵魂的深处。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现在的情况则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在用微信和别人聊天。”

《遥远的救世主》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天涯咫尺和咫尺天涯,能一样吗?”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