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人是地产内刊的第一要素
2010-10-25 00:00:00   来源:

    前不久,我作为《百步亭》报的代表参加了由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内刊主编交流会。在会上,大家共同探讨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内刊做大做强。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要把内刊做大做强,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第一要素。

一、决策者
    首先,从决策思想上分析,内刊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指导思想。有些房企决策者的指导思想是:内刊是作为销售的宣传工具之一而存在的,其本质与多年前武汉街头的广告传单没有分别,只是一种广而告之的简单“轰炸”手段。这种内刊的编辑部,大多数被置于行政部门或企划部门的管理之下,没有独立的运作空间和资金,也就谈不上做大做强,即使存在,也只是一种维持的状态。这样的内刊,在很大程度上还可能随着决策者的更迭、后继者对内刊不重视而从根本上消亡。我个人认为,企业内刊、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内刊,从根本上来说,除了传递产品信息,联系消费者与企业外,还有传承企业文化、凝聚员工队伍的作用。因此,决策者在对内刊的认识上,不应仅仅只追求销售业绩,还应该看到内刊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例如我们《百步亭》报在办刊过程中,就得到了集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集团总裁亲任总编,对每期刊物都要进行审阅,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编辑部工作,并拨出经费专门用于刊物排版、印刷及发放稿费等。同时,《百步亭》报在办刊之初,决策层就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这是一份面对社区居民的、以宣传社区内好人好事为主、同时服务居民生活的,从正面积极引导文明社区创建的刊物。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百步亭》报也形成了独特的房地产企业内刊模式,在每年的武汉市内刊准印证审核中,《百步亭》报都获得好评并顺利通过审核。

二、从业人员
    其次,从从业人员角度分析,内刊的做大做强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分不开的。一份内刊想要做大做强,与从事内刊编辑工作的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其专业化和多元化有关,比如说从业人员除了能改稿外,最好还能够学会拍照、使用排版软件等,做到一人多能,又能又专。这样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使刊物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在年会上,大多数企业内刊主编介绍,现在各单位都建立了一支通讯员队伍,且有些单位还将通讯员的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联动机制。但很多企业的内刊主编都提到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在我看来,这就与工作结构和工作方式的不合理安排有关系。编辑部工作人员的重点,在于统筹和组稿,这样就需要加强日常工作中编辑与通讯员的联系,告之本期刊物准备做的选题和内容要求,请通讯员据此来进行写稿,不要一味要求通讯员只满足于稿件的数量而不顾该期整本刊物的选题。通讯员写来的、对该期主题有针对性的文章,编辑着重修改,并可与通讯员联动修改;而那些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文章,可用作补充或直接批审为“下期再用”。这样,一来节约了工作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二来也可以将工作重心放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使刊物的文章也更加吸引人。这也就要求内刊主编从工作结构和方式上在人员安排上要做到合理。

三、投稿人与普通读者
    再次,从刊物受众分析,内刊的做大做强与满足受众需求是分不开的。内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传播企业的产品,但受众往往会遇到广告就“习惯性跳过”,因此要主动分析受众心理。我认为内刊的受众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投稿人,二是普通读者。对于投稿人,他关注内刊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刊物使用以及被编辑人员怎样修改。对于很多通讯员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因为它不光是关系到绩效和稿费,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从编辑修改后的文章中学到经验。而普通读者则不同,他们更看重的是刊物能够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对自己有用,或者能够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休息与放松。内刊要做大做强,就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受众的需求。只有达到两者的统一,受众才会对刊物青睐有加,进而会浏览刊物内其他内容,比如说广告,这样,刊物需要传播的意图才能得到实现。《百步亭》报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就力求将投稿人与普通读者希望得到的信息统一起来,大量运用来自于居民投稿人、与普通居民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稿件,以达到同时吸引投稿人和观看人的目的。
    以上谈的这些内容,简单地阐释了“人是办好内刊的第一要素”这个概念。当然,这些只是本人的一点浅见,在如何把内刊做大做强的命题上,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办刊人员研究的,比如说排版形式、文章技巧等。也希望同行之间能够加强交流,共同把企业内刊做得更好。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