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评论:对建筑30年寿命的误读
2010-04-08 00:00:00   来源:

 

  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如果片面从房屋质量、商业道德与行政管理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它意味着什么?

  对于“房奴”而言,背30年债,实际上只能买30年房,建筑质量问题比高房价更严重,情何以堪?

  对于地产商而言,这不等同于骂所有的房子都是“楼脆脆”,所有的地产商都是“黑心肝”?

对于建设部而言,岂不是出现典型的行政不作为,必须对历届管理层进行问责?

  如果真是这样,问题也太严重了。“房奴”一定会痛诉,地产商一定会喊冤,建设部一定会叫屈。笔者相信,这样的解读显然存在误读与曲解。

  细究这句话的来源,是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的,其关键词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而不是“建筑质量”。仇保兴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显然,其话语的重心,是建筑的环保与节能。

  事实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在GDP中占比极重的支柱型产业,应特别强调节能与环保。只有这样,我国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等大问题,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业的发展一直过于粗放,从而出现严重的高耗能、低产出情况。

  当然,“平均寿命30年”现象的确与建筑质量存在一定关系,“豆腐渣工程”与“楼脆脆”层出不穷,但对待这种事情的方法,应该是从具体什么事而去探究竟什么因比较合适,只能从点上解读,不宜从面上解读,用点解读面,棍扫一大片,难免有失片面。

  如从面上理解“平均寿命30年”这种说法,它实际上主要说的是:我国建筑行业重量不重质的粗放模式亟待改良,因短视无序的城市规划与粗暴急功的“旧房”拆迁而导致人为巨大浪费的作风亟待纠正。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