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财周报持续通过对中国证券界一流投资家的访谈或约稿为投资者提供权威投资意见。
而过去几周,邓体顺及其所在的高盛(中国)团队,在亚洲和欧洲与投资者进行了近100场会谈,就高盛的市场观点以及2010年投资题材展开了讨论。
此间,高盛(中国)发布了其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2010年:顺势而为》;而对近期100场会谈中所接触目前中国投资者做关心的问题,邓体顺以《中国股市关注的问题》做了充分总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本期理财周报将其成果做部分整合,集中探讨了刊登于此,以飨国内投资者:
一问政策:明年会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实施保增长的政策以及退出政策何时取而代之?
总体来讲,从11月7、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 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发改委和其他部委的高级官员的报告来看,我们是认为2010 年政策将保持较高的连续性。就退出策略而言,我们的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将有3次幅度各为27个基点的加息。与2004-2007年的情形类似的是,政策的逐步常态化不大可能破坏市场的上行趋势。
二问人民币:短期内汇率会上升吗?
从基本面来看,在长期内人民币兑G3经济体货币将显著走强,因为中国和G3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如此,至少在未来几个月人民币汇率将窄幅波动,因为在失业率较高、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过程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决策层可能仍对疲软的外需感到担忧,并可能倾向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三问增长:未来上市公司盈利趋势如何?
我们强调,受益于强劲的约15%的销售增长率,以及2011年利润率大幅反弹至2007年峰值,假设中国股市在未来两年的每股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23%-26%。
但许多投资者认为,尽管企业层面开工率和库存均有明显改善,我们对利润率的前瞻性假设也过于乐观了。尽管如此,投资者仍然认为我们基于未来两年企业收入增长率与名义GDP 基本一致这项核心假设得出的14%-15%的收入增长预测似乎过于保守。
四问估值:一些纯多头投资者对高于周期中值的估值水平表示担忧。
在市场对银行业融资计划的担心和迪拜债务危机导致市场回调之前,H股和A股当前股价对应的预期市盈率分别是14.5倍和21倍(目前为13.7倍和19.7倍)。当时的估值水平较历史均值(H股为13倍,A股为18.8倍)高出约15%,一些只做多头的投资者担心中国强劲的增长前景已经体现在股价中。
我同样具有这种担心,在我看来中国股票并不十分便宜,但估值也不偏高。基于各种估值工具和比较方法——历史比较、跨国比较、交叉资产类别,和股息贴现模型——我认为中国股票,特别是H股的估值,相对其增长前景仍具有吸引力。我们分别采用15倍和20倍的市盈率目标倍数来计算2010年年底恒生国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以此体现中国的增长溢价。从中国的增长溢价来看,估值略高于长期均值是合理的。
五问融资:银行业潜在融资计划的时间和规模会不会带来压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认为谨慎的做法是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并及时地正常化。在我看来,这种逆周期的举措不仅会降低繁荣—萧条情景下的风险,也有益于延长经济周期。然而在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说明之前,关于此次融资时间和规模的不确定性可能仍会使市场面临压力。
六问房价:几乎所有的会谈都对中国的房价水平和前景进行了大量讨论。
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实体房地产业的估值偏高,但对是否已进入泡沫阶段这个问题仍存在争议。
具体而言,投资者认可我们的观点,即二线、三线城市的整体房价仍处于合理水平,一线城市的整体房价仍处于可接受范围。然而,他们认为一线城市部分房地产项目的估值可能过高。
受城市化长期趋势下(截至2008年城市化水平为46%)住房需求(首次购房与住房升级)强劲的支撑,我们团队仍对中国房地产业的较长期发展持积极看法。然而这并不妨碍对未来几个月房地产股持战略性的中性看法,原因包括:
(1)由于2009年上半年基数较高,房地产成交量可能受到负面的二阶影响;(2)政府可能实施较为严厉的政策从而提高土地供应并降低囤地行为,而这些都是未来房价预期的不利因素。
如果房地产股因上述原因出现显著回调,那么这对长线投资者来讲意味着买入稳健的房地产股的良好机会,原因有以下两点:(1)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股的表现落后大市;(2)在对房地产业类似的紧缩政策下,与2005-2007年期间的溢价相反,房地产股目前的价格低于其预期净资产价值,这可能意味着股价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的负面影响。
七问题材:在我们讨论的所有题材中,我们看到投资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医疗改革和汽车行业这两方面。
投资者基本同意我们对中国医疗保健行业自上而下的长期积极看法,然而,由于医疗保健板块的股票选择较少、流动性较弱,投资者认为很难从这种有利的形势中获取收益。
在汽车行业方面,由于承受能力提高而普及率很低,投资者对我们的积极看法没有异议。虽然长期增长势头稳健,但是很多投资者对汽车购买刺激性政策的持续性感到担忧。此外,根据我们与政府官员的会面以及2010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的反馈,针对特定行业的保增长政策可能会得以继续。由于过去几周该板块大幅上涨,为了策略性地获益于这一高增长行业,投资者普遍倾向于采用逢低买入的做法,而非顺势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