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叶檀:土地价格高 开发商是唯一获利者吗?
2009-08-27 00:00:00   来源:

 

加强土地管理的本质,是减少土地的金融属性。除了监管商人、企业、购房投资者,还应该对手握土地推出权、规划权的部门进行监管。

  为缓解房价、地价过快增长矛盾,823日,国土资源部表示,在确保拉动内需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情况下,下半年要加强土地的批后监管,防止趁机搭车圈地。也就是说,要严禁开发商囤地等待升值。

国土资源部一直表示,供地有保障,地价上升是开发商囤积的结果。中原地产近期的一份报告为此提供了弹药。中原地产通过梳理40家知名地产商自2003年到2009年上半年获取的270幅土地状态之后发现:这些地块中,除去在售和售完状态的土地,有57%的土地尚未入市。其中,27%的土地还处于待开发状态,30%依然处于规划在建状态。200718幅地王之中,除去4幅退地,余下的14幅地王中,有7幅处于闲置待开发状态,7幅地块的楼面地价占周边楼价比重接近90%。如今的土地市场开始重演2007年的一幕,地王频出,不同的是今年举牌者中最具分量的是央企方阵。

  从金融的角度非常容易理解地价的暴涨暴跌,开发商把土地当作可以囤积的稀缺资源,坐等升值以便获得数倍的资产性收益。因为在土地与股市之间有一条清晰可见的利益链条,土地增加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溢价。

  截至84日,包括南国置业、中信地产、宝龙集团在内的30余家房地产企业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安居地产副总经理万国胜表示,如果这30余家房地产企业首发成功,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便捷的利益生成链条,开发商想不囤地都难。这说明,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整体看好土地的升值潜力。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