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政府对一批拍地后未完成土地出让手续、欠缴土地出让金的“虚假地王”进行处罚,但同样未履行手续和欠缴土地出让金的一些知名地产企业在广州竞拍的5块“地王”,则被“缓刑”到今年9月份分类处理。(8月11日《人民日报》)
根据广州方面的解释,对违规“地王”判“缓刑”是因为前段时间国际金融危机和楼市骤然低迷的特殊背景,是为了避免造成企业债务危机及保护购房业主权益。这个说法其实不那么站得住脚。
比如说,某违规开发商今年7月份斥巨资拿下成都新地王,另一开发商上半年不仅拿下北京广渠门地块,而且在广州通过协议购得大量的土地。显而易见,这些违规开发商手里的资金还是很充裕的。
其实,如果立即收回这些“地王”,政府只能拿到一点点保证金,土地再拍卖的话未必能拍出以前的高价,地方政府受益就会减少。
但是,处置违规“地王”如果总是“缓刑”,势必助长囤地之风。拿“地王”开刀本来已经向开发商敲响了警钟,“缓刑”却使这些措施变得更像“狼来了”。如果不能真正从经济健康的角度出发去惩治捂地行为,囤地———处罚———再囤地就变成了一种游戏,房价的泡沫也将越吹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