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适房“六连号”、湖北老河口“14连号”、郑州经适房用地建起别墅群……最近,关于经济适用房的腐败问题如井喷般出现。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之一,从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标志着房改新政开始的23号文件中提出至今,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存废之争愈演愈烈。而在这些争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由于经适房腐败而引发的一场信任危机。能否使经适房继续合法存在,关键在于政府反腐上的作为,能否还公众一个透明的环境。
失去“纯真”,光环不再
应该说,经济适用房这一制度设计,是为了丰富和完善住房体系,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益。一批批不同种类的“经济适用房”陆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要,平抑了房价。如今经济适用房的制度漏洞越来越多暴露在公众面前,也被越来越多的不法之徒、甚至某些地方政府所利用。“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经济适用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人始料不及。
最近,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作弊的“六连号”、“政府丑闻”事件、湖北老河口爆出经适房摇号摇出更神奇的“14连号”;郑州中原区,一块经济适用房用地建起了别墅群;而在河南南阳,有420套经适房变为商品房出售,上拿政策之实惠,下让百姓多交钱,南阳地方政府可谓“两头通吃”……经济适用房腐败问题的井喷式出现,让人目瞪口呆,公众对此政策的质疑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经济适用房十年来为什么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经济适用房,到底适用了谁?为什么一项设计初衷似乎良好的政策,最终沦为了一场权力的盛宴?这些问题,犹如重锤,敲击着人们思考的神经。
正如知名评论员
存废之争,势同水火
对经济适用房持坚定的取消论者,代表人物当属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反对取消经济适用房的也不在少数,其代表人物当属著名经济学
据《人民日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晰珉近日认为,经济适用房是现阶段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方式,各地特别是一些住房价格较高的大中城市,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何去何从,亟须决断
经适房的正当性,似乎不必质疑,但随着现实中出现的井喷式的关联腐败,这种正当性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当然,这种危机并非“建设初衷”的危机,而是作为建设者和分配者的政府的信任危机。
从经验到常识,人们有充分理由不相信掌握着分配权的官员能抵制住寻租的诱惑,不相信权贵会对经适房这块肥肉无动于衷,不相信权力的品性和富人的道德,不相信分配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无论是反对论者,还是支持论者,都倾向于政府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与经济适用房相比,廉租房不仅寻租空间小,给予地方政府提供的税费等方面的支撑也非常少,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大力度建设廉租房的原因之一。
是经适房这个蛋上有缝,还是盯着这有缝鸡蛋的苍蝇太多?这样的争论似乎意义不大。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重塑政府善意形象的方案来。不可否认,笼罩在经济适用房这一问题上的主要阴云,还是信任危机。在腐败上危及正当性了,就必须在消除腐败上重塑正当性,以严厉的、靠得住的、看得见的、令公众信服的监督制度预防经适房的分配腐败。经适房能不能继续合法存在,关键在于政府在反腐上有无作为。——论者曹林的这一断语,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