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楼市是否潜伏着“间谍”?
2009-06-10 00:00:00   来源:

 

电视剧《潜伏》热刚刚过去,不少观众都为男主角余则成的“卧底”表现叫好。房地产市场情况复杂,一些团体中也潜伏进了个别“间谍”,楼市版的“潜伏”大戏正精彩上演。

 

  伪装身份:贷款人

  疑似身份:骗贷者

  “间谍”疑似指数:★★★★★

  “间谍”特征:此类间谍潜伏于真正的购房人群之中,主要任务是充当购房人向银行假按揭骗贷。事成之后再退房脱身,幕后操纵者多为开发商。

证据爆料:2008年底,杭州金基晓庐项目传出退房“猫腻”,在退房榜上“吴文梅”的名字多次出现,且卖楼、办手续、买楼都是同一人。经查,吴文梅为金基地产公司员工。今年2月,北京一起4.6亿元的假按揭骗贷案被曝光。4月,轰动京城的森豪公寓7.5亿元假按揭骗贷案一审落判。这笔巨额贷款全部为森豪公寓老板邹庆指使公司职员,用签订虚假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方法从银行骗得。

  可疑潜伏地:北京万象新天地 浙江富阳锦绣兰庭 北京三里屯SOHO中心

 

  伪装身份:购房者

  疑似身份:房托儿

  “间谍”疑似指数:★★★☆☆

  “间谍”特征:此类人通常藏匿于购房者队伍中,在售楼处活动较为频繁。主要负责配合开发商制造热销假象,俗称“房托儿”。

  证据爆料:不久前,北京东四环一个项目的开发商在社区招幕了一批老大爷、老大妈,车接车送,集中在售楼处制造购房旺市,每人每天发给50元的补助,前面填表盖章,后面拿钱走人,使得诸多没事干的大爷大妈乐此不疲。4月中旬,杭州嘉里桦枫居项目在开盘当天因排队人数过多现场出现混乱,开发商取消了开盘计划,后被曝出是开发商雇人排队制造的热销噱头。近几日,保利在广州的心语花园项目又被曝出“房托”迹象,用排序号换现金,一次报酬50元。

  可疑潜伏地:厦门红树康桥 上海天山华庭 杭州九洲芳园

 

  伪装身份:官员

  疑似身份:售楼员

  “间谍”疑似:★★☆☆☆

  “间谍”特征:此类人通常身处要职,本职工作应是为民服务,却常常心系楼市,与开发商关系甚密,个别时候会亲自担负起售楼任务。

  证据爆料:今年1月,山东潍坊寒亭区政府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全区副科级及以上现职干部替开发商卖房,每人至少卖房一套,完不成的扣工资。同样是1月,合肥市某官员在当地某电视台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在节目尾声时又高呼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宣言。3月,河北廊坊某负责人公开发布了他的招商口号:“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的!”可谓是在公众的见证下给开发商吃下了定心丸。

  可疑同党:周久耕 潘忠乐 高元池

 

伪装身份:专家

  疑似身份:枪手

  “间谍”疑似指数:★★★★☆

  “间谍”特征:此类潜伏者通常以“才学满腹”形象出现,经常抛出各种“独到见解”,喜慷慨激昂,善于顾左右而言他。

  证据爆料:去年年底,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在某次论坛上公开宣称,“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今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接连语出惊人,先是抛出“未婚同居刺激购房需求”,后又抛出“反房地产复兴就是反人类”、“房地产正在挽救中国”等激烈言论。最近,学者茅于轼又发表了“一个房子能卖80万,你就不要卖50万,卖50万太糟蹋它了。一个社会要富起来,就要靠每一个物都要尽其用,只要有人出高价,我就把它卖到尽可能高的价位”的“高论”。

可疑同党:徐滇庆 任宏雷 易宪容

 

  伪装身份:开发商

  疑似身份:黑道大哥

  “间谍”疑似指数:★★☆☆☆

  “间谍”特征:此类人的公开身份通常为开发商,实则深藏不露,背景复杂,对发财路上的“绊脚石”下手凶狠,毫不留情。

  证据爆料:今年1月,深圳鸿进花园小区的围墙被拆,来人统一着迷彩服和黑西装,开着推土机进行强拆。对阻挡他们拆墙的业主使用灭火器喷射,导致多名业主眼睛受重创。今年3月,河南平舆县五交化家属院房屋被野蛮拆迁,有业主家中摆放的骨灰盒也被踹到了院子里,围观者对现场的评价是“跟地震后似的”。今年4月,西安市西二环,四男子持铁棍袭击一对夫妻,丈夫不久后死亡。经调查,此事与发起成立业委会一事有关。

  可疑潜伏地:南京雅居乐房地产公司 成都兴元房地产公司 山西安邦房地产公司

 

  楼市“间谍”面面观

  既然是“间谍”,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应该具备的,出卖“老板”实属下下策,坏了自己的名声是小,搞不好以后都别想在“托儿”届混了。

  电视剧《潜伏》中的男主角余则成告诉和自己假扮夫妻的搭档“身为一名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便是隐蔽好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原则对楼市中的“间谍”们同样适用,虽然不是处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中,但他们的潜伏“任务”也算得上是高风险作业了。

  说起隐蔽工作做得最出色的应该要属“骗贷型”间谍,这类间谍潜伏在真实的购房人名单之中,时隐时现,可以是具体的人,“组织”需要的时候,甚至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名字。至于是否征求过这名字真正主人的同意那就不得而知了,当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身份被开发商冒用的案例并不新鲜,他们在无形中也被动的成为了被开发商利用的工具。这些名字为开发商骗取巨额银行贷款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目前被曝光的假按揭事件接二连三,但也仅算得上整个楼市中的冰山一角,没有暴露的“间谍”们依然潜伏在购房人中间,伺机而动。

  忘了是谁说过,最伤人的往往不是真枪实弹,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子弹。如今掌握了这门独门技艺的不是什么武功高手,而是一部分“严肃斯文”“义正言辞”的专家学者们。《潜伏》中的情报贩子谢若林有句话很形象:“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义,那心里全是生意。”民间为此还送了这类人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称呼——“枪手”。他们的“任务”风险性相对较低,但对“嘴皮子”功夫要求较高,只有做到既能为“幕后组织”打出托市“子弹”,又能丝毫不着痕迹,如此才算得上是合格的“枪手”,才能得以重用。因为通常执行“任务”的时机可以灵活掌握,这类间谍的潜伏时间一般较长,隐蔽性极高。

  楼市的“间谍”工作中,也有比较轻松的,执行“房托儿”任务的群体便是如此。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低,上至居委会大爷大妈,下至学生民工都可胜任。需要做的只是潜伏在购房人队伍中扮成买房人,当然,既然是“间谍”,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应该具备的。当有诸如媒体记者等可疑人物试图打探情报时就必须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出卖“老板”则实属是下下策,坏了自己的名声是小,搞不好以后都别想在“托儿”届混了。

  各种“间谍”潜伏的团体中,风险性最大,隐蔽性最弱的应该是“卖楼型”和“教父型”。这两个团体因其特殊性而经常被媒体所关注,曝光率极高。因此能胜任这两项任务的“间谍”一般是工作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处理突发事件手法老道的人物。碰到任何“困难”, “间谍”们可迅速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择手段地将“困难”解决掉。正是因为具备了过硬的“职业素养”,这两类“间谍”在“潜伏”工作中通常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给自己和“幕后组织”带来巨大收益。

  楼市中的“潜伏”大戏还在热热闹闹的上演,各团体中的“间谍”不断有人被曝光,也不断有新的“骨干”加入其中。借用丫蛋的一句话,真可谓是“前浪被拍在了沙滩上,一代更比一代强”。广大购房人要时刻擦亮双眼,将“可疑分子”对号入座,早日揪出卧底在身边的“潜伏者”。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