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新一轮“圈地运动”即将到来?
2009-05-10 00:00:00   来源:

 

与楼市成交迅速恢复相比,土地市场正在经历从冷清到活跃的转变。

  经过2008年市场低迷的“洗礼”,开发商对土地储备进行了重新认识。在备受资金和政策重压困扰的2008年,土地储备某种意义上成了开发商沉重的负担,退地事件时有发生。

  现如今,市场形势又好转起来,存货在迅速消化,因而土地储备又一次实现角色转变,从之前的问题资产变为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财富。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土地是房地产发展的基础,土地的供应和规划也决定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我国土地转让制度还有待完善,如“招拍挂”制度还不能完全合理解决土地定价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土地市场改革的推进。随着相关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土地价格形成将更加市场化,房地产企业拿地、储地也将更有针对性和战略性。

  从土地市场角度而言,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5个重点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189/平方米,环比下降1.53%,同比下降2.25%

  土地成交价格的微调说明此前开发商对土地的争夺有所放缓,地价只是相对降低,而非出让底价的下调。不过从政府的角度看,土地出让金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在当前亟须投资拉动经济的情况下,土地收入对政府的意义更为重大。

  据报道,作为一线代表城市的北京最新出台了两项土地政策:一是适当延长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期限,二个是尝试土地“预出让”。北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相当应景,可以看出目前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还是很大。

  政府依然希望土地能够卖个好价钱,充实财政,因此不会坐视土地市场低迷下去,必然会采取一些妥协措施,如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来逐步引导土地市场走上正规;实行土地预出让也是维护土地市场稳定的行为,以减少土地流标率,这显示政府对当前土地市场信心还不太足。

  实际上,即便政府不出台这些政策,土地市场也会慢慢热起来。随着楼市销量不断攀升,存货量下降,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进入4月份,土地市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发展苗头。上海4月土地出让颇具代表性,出让结果显示总共14幅经营性用地无一流标,并且普遍出现高溢价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的土地争夺战中,大型开发商表现积极,金地(600383.SH)、绿地、SOHO中国(00410.HK)、汤臣集团(00258.HK)等知名企业纷纷出手,或从一级市场竞价,或在二级市场收购,都表现出对后市的乐观态度,积极“抄底”。

  同样,大企业的积极行动也凸显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尴尬。在这轮市场回暖潮中,明星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市场抗压能力和更成熟的销售策略,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销售回款。因此,在这次决定未来市场发展格局的土地抄底盛宴中,大企业将占尽先机。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