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2日凌晨,美国房地美代理首席财务官(CFO)大卫·克勒曼在家中的地下室自杀,终年41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一些克勒曼这样的金融界精英人才走上不归路,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资本主义吃人的狰狞面目。
对于任何一个自杀者,我都表示同情或哀悼。尽管我以为自杀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下下策”,是没有办法的一种解脱,而不是强者的选择。不管怎么说,物伤其类,人都应当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同类自杀。
爱屋及乌,由人的自杀推及企业的自杀,我其实也非常不乐于看到。尤其是一些企业,自杀中还有他杀性质或目的,类似于“自杀式爆炸”,我就更加期期以为不可。最近,国内石油企业酝酿涨价,民航企业联手涨价,房地产企业更是炒作涨价,似乎觉得又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季节。殊不知,这种“自杀式”涨价的最终结果,不但毁了企业自身,也可能让政府前一阶段保增长、扩内需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一个行业的企业普遍涨价,赚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率的高额利润,势必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生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油价上涨、房价上涨、运输价格上涨,在没有扩大产出和消费的基础上,单纯涨价或许可以增加涨价企业的利润,却也给自身埋伏下了危机。长期以来,中航油垄断国内航空燃油市场,逼得国内航空公司在飞国际航线时跑到国外加油。本来想通过高价多赚一些利润,结果反而连应有的利润也丧失了。国内航空公司国际航线卖得贵,很多出行者选择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也把自己本来可以得到的利润搞没了。不光是自己没赚到钱,还把很多人的就业机会搞没了。比如说,国内燃油如果与国外燃油一个价,或略低一点(国内人工便宜),国内飞机回国加油,中航油就可以多雇佣一些加油的员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企业通过薄利多销,也是有钱可赚的,只是要多付出一些辛苦而已。
中国要扩大就业,其他部门的努力作用不大,关键是在发改委能否控制住垄断企业的涨价冲动。只要发改委把石油、电力、煤炭运输、通信等价格控制在国际平均价格水平之下,中国增加几千万人就业不成问题。如果发改委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这方面无所作为,商务部那只“看得见的手”就应当有所作为,引进“三资”企业,放开民营企业,通过竞争使中国的石油价格、电力价格、煤炭价格、通信价格、运输价格等处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不是任由垄断企业获取暴利,既打击其他企业,又抑制百姓消费。倘若两只“看得见的手”都管不住垄断企业涨价和暴利,或许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陷入“自杀式”经济的到来。
一个企业很容易陷入“自杀式”涨价的怪圈。生意好了,商品紧俏,赶忙涨价。一涨价,消费者跑了,又无奈降价。经济学教科书只讲生产过剩,其实中国所有生产的东西都不过剩,大多数中国人还处于消费不起的阶段。什么“消费券”、“家电补贴”等等,无非就是价格高了,老百姓消费能力跟不上。价格降下来,涨价速度降下来,别以30年100倍的水平涨价,大部分问题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