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开发费用流向政府的部分所占比例为49.42%,其中上海最高,达64.5%。对此,上海市负责人表示,不知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怎么来的,肯定有误。让人比较遗憾的是,上海只是否认工商联提供的数据,并没有公开可以自证清白的数据。如果双方继续斗下去,好戏一定精彩。
谁是楼市的最大获利者?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互指对方。2007年,广东省建设厅负责人就公开反对政府是楼市最大获利者的说法。而开发商则指出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税费,拿走了利润大头;政府是最大获利者,而开发商是风险承担者。双方互斗数年,不见胜负。
这次敢于公开挑战上海的实际是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这是一个开发商的“娘家”,“娘家”的意思很明确:政府拿走那么多钱,现在要给开发商让利。无疑,在大伙普遍指责房价依然偏高时,工商联将矛头引向地方政府;在政府鼓励开发商积极降价促销时,狠狠地“将”了政府一“军”。
开发商的“娘家”与地方政府的这种公开博弈,能把更多的楼市真相暴露出来。让消费者看清楚到底谁是楼市的最大赢家,消费者究竟为谁买单。当然,这种公开博弈也能让最高决策层清楚,楼市调控的“七寸”到底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在我看来,楼市要想少生病,谁都不能存有暴利幻想。
其实,地方政府和大多数开发商都是楼市的大赢家。看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恋,再看看开发商在富豪榜上的交椅以及火箭般的发展速度,一切不言而喻。因而,下一步调整楼市或者说振兴楼市的重点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同时让利,减少与民争利。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联只是公布了流向政府的土地成本和总税收,却没有公开流向官员口袋的那一部分灰色成本。从这个角度而言,开发商在与地方政府博弈时还有所保留。这大概是因为行贿让开发商不大光彩,担心以后不好意思与政府牵手。
开发费究竟有多少流向政府?显然不能只是开发商或者开发商组织单方面说了算。地方政府必然也有一本账,这个账本不妨公开,既是对工商联调查报告的有力反击,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如果地方政府不公开账本,公众就会陷入无穷的追问中。
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是厉害角色。要斗就斗到底,上海只斗了一个回合就不做声了,这岂不是很没面子?某些开发商的尾巴岂不是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