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2009上海之春房展会,在日前落下帷幕。从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楼市似乎出现了观望松动的迹象,房展参观人数超过了上届,展会上达成的约2.5亿元的意向购房总金额,也已接近去年同期房展的水平。现场成交总额达到1.2亿元,实现“开门红”。一系列的利好数据,使得一些房地产商开始“蠢蠢欲动”,酝酿着新一轮的涨价计划。在此,我们要提醒这些开发商,购买者不用“农夫”,也希望开发商不要做“蛇”。
农夫与蛇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知道:一位农夫在冬天的田野里救起了一条冻得快要死去的蛇。他把蛇放在胸口的衣襟里,用自己的体温暖和它。蛇在农夫温暖的怀抱中醒过来了,它立刻咬了农夫一口。对于许多购房者来说,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开发商们一旦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之后,立零点 现在,人们在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还是楼市。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拥有一套房子还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特别是在取消福利分房之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买一套房子几乎要花费一生的积蓄。买房在海外可能是一种投资,但是对于中国的普通百姓来说,其更是一种消费。经历了前两年楼市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许多百姓都涨怕了,但目前的房价却离百姓的消费能力相差甚远,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在一家研究咨询集团对京沪穗三地居民的最新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依然过高;对于2009年房价走势,总体有34.4%的居民认为会一直下跌,22.2%认为会继续波动。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大中城市的楼市几乎到了“冰冻”的局面,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是随着国家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老百姓的信心开始恢复,加上一些开发商的降价,我们也可以看到楼市的交易量也在恢复。但是,一些开发商却弥补自己损失的时机到了,因此迫不及待地开始涨价,他们觉得老百姓是买张不买跌,只有涨价了,才能吸引老百姓来买房,于是排队买房的现象又重新出现。在总体经济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房地产在各行业中的一枝独秀是回暖还是回光返照?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别让房价高得离谱。其中特别提到“在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这场博弈中,开发商以降价促销量,毫无疑问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合理的房价可以解决开发商的资金回笼问题,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房需求,而且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实,开发商和购房者是一个唇寒齿亡的关系:如果购买者不买房,开发商的资金就不能回笼,就直接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企业破产。如果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逆势涨价、虚张声势,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比美国,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家”有着更深地一层含义。虽然老百姓渴望拥有自己的住宅,但更会关注自己是否能够承受房价。目前,有两种国际通行的方法可以估算房价的合理程度:一种是P/R值(Price to Rent,房价和租金比),一般在10到15之间属于合理范围。另外一种通用的估值方法是房价和收入比,也就是当地的平均房价和当地居民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之比。一般在3到5之间属于合理,而超过6就离谱了。老百姓都不傻,也都会算,我们在此也希望开发商能够“聪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