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二套房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
一时间,媒体、网络的论坛、贴吧纷纷传递这条消息,有的说官方已经松绑“二套房贷”,有的说温总理讲话扫清了房地产市场阴霾等等。如果这消息是真的,最欢欣鼓舞的是房地产商。
SOHU中国总裁潘石屹在接收《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温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对第二套房的按揭贷款要比照第一套房的执行,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潘石屹的言论立即招来强烈的反驳,财经评论人牛刀在其博客中写道:地产界的专家一起来炒作温家宝的讲话是可笑的。凭潘石屹的水平,不可能理解不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已经¬出台的政策的一致性,蓄意歪曲到如此的地步,其误导市场之心,昭然若揭。
这一年多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胶着状态,房地产市场上救市与不救市的激辩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空方始终在呐喊:“投资者要坚持住,千万别买房。”地产界又总在吆喝房价到底论。
自从房地产无缘于“十大振兴产业”,“二套房贷”成为地产界最大的期盼,也成为市场激辩力量最热闹的话题。
按照官方解释,“二套房贷”指第二次贷款购房不享受优惠利率,优惠不优惠之间利率相差50%,月还款相差几千。目前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为5.94%,打7折后为4.158%,而上浮10%为6.534%。以30万元贷20年期为例,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首套房月供1843.015元,本金加利息总额为44.23万元。二套房月供为2242.728元,还款总额为53.83万。
这是“二套房贷”松绑与不松绑最直接的账本诱惑。所以,潘石屹们觊觎“二套房贷”重启房地产市场不是没有道理的,“二套房贷“松绑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市场推动力。
市场对“二套房贷”的敏感也源于“二套房”的定义,什么是“二套房”,给了市场太多的想象与操作空间。由于征信系统的缺失,银行不好认定是否是第二套住房,是否是为了改善生活的自住房。据记者了解,在“二套房贷”限制政策出台之后,银行房贷业务量缩减了一半,一些银行对其优质客户已经¬开始执行利率7折优惠政策了。
真假“小阳春”
今年2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国内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均出现回暖,被市场称为“小阳春”。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中国房地产内参显示,在2月23日至3月1日期间,在其重点监测的全国30多个城市中,成交量环比上升的城市个数占到近90%,环比下跌的仅有厦门、福州、温州、蚌埠4个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大重点城市成交量全面上涨,其中环比涨幅最小的是苏州,为8.48%;环比涨幅最大的为成都,达到85.88%;其次是杭州、重庆,分别为61.20%和56.87%。
无论这些房屋成交数统计是否有误导,也无论以“周成交量套数”来判断房地产市场量价回升是否科学,更无论“小阳春”的成因如何,这种久违的温暖若有政策助推,“小阳春”或可延续,或者真能迎¬来房地产市场的反弹。
久违的温暖让市场更加敏感,对一条消息的传递如此之快与沸腾,以致于3月5日下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不得不出来说明,“总理原¬意并非松绑二套房贷,媒体对松绑二套房贷是一种误读,二套房贷政策没有改变。”
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眼前形势另有看法,他认为,尽管政策表述没有发生变化,但相比以前,可以预见银行对二套房的放贷标准将会继续松动。
虽然未被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房地产业寻求进一步政策支持的努力仍在继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关于振兴房地产的提案已经¬递交两会。商会认为,目前全国空置房屋的数量将会出现较快上升,200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64亿平方米;2009年有可能达到3亿-4亿平方米,是往年空置面积总量的2-3倍,房地产市场衰退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价涨还是跌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目前房价尽管经过了多轮调整,但依然过高,未来2年将继续缓慢调整。而目前市场上9成的企业都将经¬过调整而被整合,剩下的房企面临的局面将是和其他行业一样正常的竞争,有的房子能卖出去,有的房子卖不出去,房价相对平稳。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认为,现在交易量的上升到底是不是“小阳春”,我认为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再过两个月看看,没有三四个月的持续稳定,这种结论就为时过早了。
牛刀说,上海要买房子的朋友真的不要着急,上海房子多的是,而且各种价位的房子都不缺。如果5月份不能有效放大成交,那今年上海房价将有一个剧烈的下挫,9月一些积压在炒家手上的楼盘将迎来抛盘的高峰。
其实,综合来自于地产商的信息来看,日子并没有如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说的形势那么严重,在“地产大亨”看来,救市还早得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说,如果开发商能够顺应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调整,降低房地产企业利润预期,让房价降低到绝大多数住房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价格水平上,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需要就能够释放出来。
开发商心绪万千
楼市出现“小阳春”,但开发商心绪万千。
拿地怕跌价。楼市遭遇寒冬,土地市场 “冰冻三尺”。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与2007年的近13000万亿元相比减少26%。今年以来的土地市场依然表现出供应放缓、成交回落的低迷状态。原因是:无钱的开发商只能“望地兴叹”,有钱的开发商想抄¬底又害怕地价继续下跌。
涨价怕滞销。节后以来,全国楼市出现了交易量普遍上升的“小阳春”状况。按照过去的经验,人们习惯“追涨杀跌”。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配合市场“小阳春”的是“量升价跌”,习惯了“量价齐飞”的开发商,在经¬历了2008的打击之后颇为苦恼:涨价或带来销售停滞,不涨价又浪费“小阳春”赚钱机会。
快销怕回暖。“小阳春”使开发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笑得最开心的是那些资金链到了悬崖边缘的开发商。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最懂得“幸福”的含义,快速销售并不断回笼资金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万一目前的“小阳春”持续下去并变成“大阳春”、“真回暖”,那快速出货的开发商损失就大了。是快速销售还是边走边看,开发商拿不准了,他们一阵子猛打广告、一阵子又停止打广告。
动工怕寒冬。楼市寒冬使开发商放弃了“坐地生财”的传统模式。但“小阳春”能持续多久?是昙花一现?还是楼市的“回光返照”?专家不知道,开发商也不知道。若项目现在开始动工,“小阳春”迅速结束而寒冬立即到来怎么办?专家不知道,开发商仍然不知道。
坐等怕耽误。动工怕寒冬,不如静等,一位开发商说:“只要不动工,就相当于赚钱”。但有专家说,今年9月楼市将全面回暖。如果结果是这样,岂不是让土地变成荒草园而错失了赚钱良机,让白花花的银子化成了水?
张扬怕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则招风。那些已经¬有了商会会长、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等“名号”的开发商,现在最怕政府发出各种节日“邀请函”及各种政治性经¬济指标(如不准裁员、不得出现员工上访和民工闹事等)。但人在江¬湖恐怕身不由己。
低调怕寂寞。“名利”是有些人一生的唯一追求,就像是人的本能一样。特别是那些已腰缠万贯的开发商,他们更有追求“名号”的需求。似乎这也无可厚非,若把钱埋进地里,直到霉烂也不会肥土,岂不“傻冒”。因此,许多开发商大肆捐资“建庙造佛”,借以在顶礼膜拜中打发默默无闻的寂寞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