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卖房收益难敌人口压力
2009-02-27 00:00:00   来源:

 

在回答“是否会重新启动购房入户政策?”这个问题时,几个极具户籍诱惑力的大城市,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保守姿态。

  广东省建设厅提交给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材料称:“在有条件的城市放宽入户政策,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新闻发言人对此的表态是,“广东有条件城市会放宽购房入户的政策对广州具有启发意义,不过作为人口密度较高的特大城市,广州暂无推出相关政策的计划。”

上海市2009222日发出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没有关于“购房入户”的内容,也进一步证实了上海市政府之前明确的“上海不会推出蓝印户口政策”的言论。显然,各地政府除了衡量购房入户政策能否真正对楼市和经济有拉动作用外,需要进行通盘的考虑。

  “回顾房改历史上各地停止‘购房落户’政策的原委,不难发现,政府总是需要在‘卖出房’带来的财政收入和‘给户口’付出的财政支出之间作成本收益的权衡。”仕一邦研究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卖出房’引入人,固然能增加财政收入,或许还有拉动内需提升房市的功能,但这也同时意味着要为引进来的人提供城市福利。一旦付出的福利成本大于卖房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政府就会考虑停止‘购房落户’政策。”

  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取消蓝印户口政策,都是因为面临着城市容量、财政压力、公共配套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

  2002年,上海市叫停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蓝印户口政策时,官方明确表示: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当时已有常住人口1327万人,如果继续执行蓝印户口政策,一方面会对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带来负面效应,使人口发展过快,从而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相应的公共服务、公共配套政策无法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将影响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上海市公安局当时在回答媒体时指出,“蓝印户口政策执行的效果,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上海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在已经发放的蓝印户口中,88%都属于购房类、10%为投资类,而只有2%是被沪上各类企业聘用的人才。”

  能否保证公平亦是“购房入户”政策饱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在接受央视访谈时表示,这个政策是政府用户籍制度的剩余价值来吸引人入市购房,本质上就是一种行政对市场直接的外在干预。是用公共资源刺激楼市,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私用的一种做法。

  更有不少待购房者担心政策对楼价的新一轮刺激。搜房网的调查显示,有20%的被访者甚至认为购房入户弊大于利,会促使“开发商死扛房价,楼价高位运行。”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