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房产平稳发展要过三道槛
2009-01-22 00:00:00   来源:

 

基于“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理念,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十多年来受到异常的关注。但如果回顾房地产十余年来的发展,删繁就简,我们可以从万千因素中抽个缕丝,构成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下一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取决于能否过国际和国内的三道体制坎。事实上,这几道坎所牵扯问题正在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无一不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

 

避免重蹈美国同行覆辙

  这场世纪性的大危机,不仅仅是美国次贷产品创新及监管失利这个原因可以解释的。它根源于深层次的全球经济秩序失衡。从宏观经济走势上,这场危机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能否避免美国同行的覆辙,先活下来,是关键中的关键。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弹性问题。企业要在这场危机中活下来,最简单的工具就是使房地产价格有充分的弹性。有较高弹性,主动调价的企业,一定会率先走出困境;而拒绝弹性,甚至作出与趋势相反预期的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

  另一方面,如果当前的全球发展模式不做实质性转变,这种周期性的危机将会必然发生。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冲击。

 

  土地供应垄断弊端扼喉

  透过纷杂的现象,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化不足。作出这点判断,大部分人,尤其是房地产商可能不同意。他们认为,房地产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但事实上,我们只要看一看房地产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制度,就可以得出房地产行业市场化不足这个结论。

  我国的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是明显不足的。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第二财政,严格控制着土地的供给量。进入市场招、拍、挂的土地,事实上经过了行政权力的梳理。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宅基地制度严重缺失,使土地作为要素的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房地产行业,在某个领域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但从全行业看,房地产行业问题根源在于市场化不足。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如果当前中央地方财税关系不做实质性调整,如果地方财政合法增收手段(如发行地方债)仍然被禁止,那么土地供给一定是垄断出让,地方政府一定会干预房地产市场;我们反复争论的问题一定会再次出现。

 

  体制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政府希望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政府需要在两方面有重大的改进。

  一是需要尽量少地干预房地产市场;不少地方政府的救市,在很大程度上是逆市场趋势的一种作为,更多地是“一厢情愿”;政府更需要把完善房地产市场作为本职;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目前政策主调已定,关键是技术性的方案需要尽快出台。否则,短期内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负面预期。

  在这几道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体制问题是制约房地产发展的核心。在这个背景下,除了房地产企业自己的主动调整外,体制改革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联系上网上最近动作比较大的“反高房价联盟”中的某些判断和结论,在我看来,是“只反贪官不反皇上”的做法。不打破体制掣肘,不仅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会距离实现“居者有其屋”越来越远。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