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世界市场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前,世界粮食市场的交易量不到中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在连续两年减产以后,世界粮食产量于2007年达到23.04亿吨,比上年增产3.4%,创历史新高。但当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为3.61亿吨,比上年减少3719万吨,下降9.3%。粮食期末库存占当年粮食产量的15.7%,占年度消费量的比例为15.4%,低于18%的粮食安全线。而近5年来全球人口每年净增7619万人。粮食库存的下降与人口的净增形成反差。世界各国,首先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2007年度美国小麦(资讯,行情)和大豆(资讯,行情)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6.1%和61.7%,当年美国至少有20%的玉米(资讯,行情)用于生产燃料乙醇,表明美国的粮食会首先用于解决美国国内的各种需求。近期,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一些港口粮食积压,这不仅不能证明世界粮食生产的过剩,反而更加凸显如果中国发生粮食危机,等待国际救援或通过国际市场解决问题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18亿亩红线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红线
耕地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当我们终有一天发现地不够用的时候,那时说什么也晚了。
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与耕地保护无关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且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也很不平衡。我们当然不能在人均居住面积上向世界高标准看齐。北京市到去年11月底空置商品房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其中七成是空置一年以内的。如果按去年年底473万户户籍人口平摊,每户可增加2~3平方米。当然,居住水平是不均衡的,平摊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只是证明,很多城市的空置房屋加在建商品房、加已出让和划出的土地,基本可以满足按照小康标准解决居住问题的需要。关键还是能不能买得起。
为降房价放松对耕地的保护,不仅无助于解决房地产目前的问题,还会犯灾难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