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变化多端的一年。大多数购房者持币观望,尽管各地开发商绞尽脑汁打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但房地产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依然没有改观。纵观2008年,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房价回落”、“土地流拍”、“连续降息”等一系列冲击之后,终于逐渐回归理性。
近日,中国经济网对中国住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北京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
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不可动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中国经济定调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九字方针,这九字方针既是对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把握,又是对微观行业的具体要求。单大伟表示,中央九字方针的确定结束了关于房地产行业是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争论,确立了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他进一步解释道,“保增长”是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作出了要求,“扩内需”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提出了要求,而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旺,需要的是保持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的良性平衡,最后一点“调结构”就是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能够获得平衡而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法。
单大伟说,目前中国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成为一个既成事实,而广大群众的购房需求也是一个客观的刚性存在。过去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在买卖双方非理性的共同推动下,出现了价格畸高、投机盛行、购买力透支等现象,让房地产市场的供方和需方产生了严重的背离。现在最需要的是回归理性的市场。
放松二套房贷不会改变楼市低迷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条政策引起持“救市论”者的一片叫好声,被认为是“明确松绑二套房贷”,是“对于二套房贷最后的政府态度”。然而各方学者纷纷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易宪容曾明确表示,所谓的“改善性住房”,所谓的第二套住房的放开不可能回到以投资为主导的第二套住房的信念政策上。只要房地产坚持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改善性及住房的消费性,那么房地产市场要回到以投资为主导的第二套住房市场就不可能。
单大伟也就房地产新政中关于二套房贷款是否松绑的争论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国家放宽住房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房消费的成本。而这个成本降低的幅度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成本降低的幅度有多大,对楼市的提振效果也就有多大。购房者的成本降低无论是由开发商降低价格来实现,还是由银行降低利率来实现,其效果都是一样的。目前楼市的低迷并不是因为严格的二套房贷款政策造成的,所以放松二套房贷的政策并不会根本改变楼市的低迷现状。
大力推广保障性住房是新政亮点
在《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若干条政策中,单大伟认为“大力推广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条最能体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九字方针。他讲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措施,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大政方针。如果广大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那么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就缺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单大伟补充到,国家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就意味着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供应的规模和效率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另一方面大量的住宅建设意味着大量的基础建设性投资和更多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后产生的相关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相应的会带动基建、家装、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增长,最终可以达到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要求。
如果楼市持续低迷必将导致并购潮
最后,单大伟谈到了2009年房地产市场,他说用两个字概括明年的楼市就是“稳定”。2009年的房价会逐步趋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来说,在过去3年的涨幅和目前的房价水平看,北京和上海的房价依然存在下调的空间。而广州的房价已经回归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这是相对于广州较高的房地产市场平均水平而言的。单大伟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房价并不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唯一指标。
房地产业界曾预言今年房地产行业会出现大规模的并购潮,然而这种预言却没有在2008年实现。单大伟说,房地产企业的并购潮之所以没有出现,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前几年房地产市场极度膨胀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利润,得以抵御这次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但是如果2009年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下去,那么房地产企业的并购潮一定会出现,并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房地产企业破产。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在2009年一定要做好过冬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