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肖莉:苦练内功可保楼市驱寒冬
2009-01-04 00:00:00   来源:

 

2008年,万科在房地产调控下进行了主动的应对和理性的变革,这一被市场检验为正确的企业调整,基于万科对房地产宏观层面的思考与坚决执行。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希望带给行业更多的借鉴与思考。

  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万科对市场进行了理性的判断,万科如何认知几年来的宏观政策?

肖莉:万科一直坚持稳健的发展策略,但万科的稳健性并非一日之功,而之所以能够在大势变化中持续保持稳健经营,要感谢宏观调控政策。

  进入2005年后,伴随房价的持续上涨,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亦逐渐加大力度。在这一年开始,政府从信贷、土地、住房结构、税收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过去几年的政策在目前的调整期已经体现出其效果,对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保护开发商资金链,引导市场理性消费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也为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房地产报:在未来政策的走向上,万科如何把脉?

  肖莉:为应对金融风暴,各国已经纷纷出台了力度巨大的救市措施,中国政府自200810月底以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选择房地产行业为突破口,希望带动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降低了普通家庭的购房负担,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居民购房信心的恢复,推动市场更快地达成共识,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

  随后,政府继续推出4万亿投资、大幅降息等大力度政策,我们相信这些措施对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推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行业的调整尚未结束,成交量能否继续保持回升还需要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需要做得更多的是如何练好内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更多关注客户,提升服务质量,积极面对市场挑战。

  中国房地产报:基于这样的一种前瞻性,万科如何进行自身调整?

  肖莉:首先是让自己成为行业内财务状况最安全、资金状况最良好的企业之一。

  其次,尽可能抓住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万科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年初的2%增长到目前的2.6%左右。2008年万科获取了约500万平方米的项目储备。

  第三,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在市场回暖后体现这一能力上的优势。调整期内,公司通过调减开工面积,对产品进行调整、改善,使之更切合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同时进一步深入分析客户需求,以客户为导向、面向未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房地产报:但面对行业普遍的资金困境,万科如何应对?

  肖莉:目前公司资金充裕。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拥有货币资金199.4亿元。

  公司一贯坚持稳健经营,具备较强的资信能力,和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9月份,59亿公司债的顺利发行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资金实力。

  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万科基于增强经营稳健性的考虑,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主动调整开竣工计划。

  这样做一方面使产品结构与目前的市场需求类型更匹配,使推盘计划和销售进度相匹配,有利于合理控制存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一策略也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由于保有足够的现金资源,一旦市场出现转暖的迹象,公司也能够迅速扩大开工,抓住机遇实现增长。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