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此次降息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54个基点,5年期(含5年)降至3.51%,5年以上的降至4.05%。
大幅降息,不是针对房地产市场,但是,政策的出台应该也包含着提升人们买房热情的初衷,有意传达“存钱不如买房”的信息。因为政策一出,今天很多网站就照着新政策帮老百姓算出了“30年百万房贷利息少53万”、“50万房贷20年总还款将节省36.8万”的账。
即便不去考虑短时间内算出来的账在数据上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老百姓必定会考虑的,那就是这笔帐算完之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会不会是一笔白算的账,空欢喜一场?
在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因之而动荡、全球市场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频频降息的行为无非是要鼓励消费,改变内需外需极度萎缩的状况,然而,愿望和现实之间,还有相当距离需要丈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降息。自今年9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3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连续4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短期内连续多次出台一些政策试图刺激房地产市场同时,也要当心民众出现政策审美疲劳。既然此次降息幅度可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么过几天是否还有更为强劲的新政策、又或者过几个月等大家买好了房子,加息又会开始?而无论如何,利率政策向来就是起伏变动的,用一时的政策算一笔长久的账,显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