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银行紧急叫停了10月30日出台的房贷新细则,该细则刚刚公布了5天即宣告夭折。
光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央行新房贷政策推出之后,农行就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房贷细则,不过在傍晚就火速撤回,农行的房贷细则一波三折。光大收回细则之后,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随即出台了一份被业界普遍认为“从严”的房贷细则。除此之外,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未见动静。
新政下,银行无利可图
据了解,光大银行叫停房贷新政细则,主要是因为这份细则,跟同一天银监会公布的紧急通知,在二套房能否享受贷款利率优惠上,有不一致的地方。根据业内的观点,与交行“从严”的细则相比较,光大的细则“从宽”。
根据光大银行对二套房贷的规定:如果购房者在银行有一笔没有结清的房贷,只要符合条件,也能享受首付比例为20%、贷款利率8.2折的优惠。而如果购买的是第三套房子,那么首付比例将提高到30%,利率不再享受优惠。而银监会的通知则指出,只有首次利用贷款购买自住房才能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在第一套房人均面积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购房者如果要贷款购买第二套房,那么首付比例不能低于40%。显然,银监会的通知比光大银行的细则要严格很多,在限制炒房上能够起到较大作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赚取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产生的利差。按现行5年期贷款利息7.47%、5年期存款利息5.58%计算,两者之间利差为1.89%。而央行个贷新政给5年期贷款利息打7折为5.229%,较5年期存款利息低0.351%,贷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新的房贷标准,银行无利可图,甚至还要往里赔钱,对于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光大银行采取变通的方式处理也在情理之中,而其余几家尚未出台细则的银行亦有消极应对之嫌,因此细则难细也就不奇怪了。
据媒体报道,目前央行已明确表示不会再出细则,也就是说在对改善型房源的判定上,各家银行有自主权。
购买力决定消费能力
对于购房者而言,同样要面对“细则”问题的困扰,就前不久出台的交行新房贷细则而言,这份细则依然不够细,对于“非自住房”、“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等概念还是没有明确界定。
“消费者谁有权利享受优惠,谁没资格获得优惠,银行没有个标准,我们自己想争取也无从着手啊。”家住宣武区宣武医院附近的市民李先生看了交行的细则向记者抱怨道。
其实,在央行出台一系列新政之前,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就已经开始出台各种政策以拯救楼市,但是对楼市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
李先生认为,主要问题还是房价太高,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子,购买力达不到,即使有优惠,很多想买房的人也只能望洋兴叹。
“就像我,手头好歹还有一部分现金,只要想出手,随时都可以付个几十万的首付,可是还有很多人,也许连首付的钱还没攒够,想买也无能为力。”王先生说。
尽管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有所下降,但是在消费者看来,高房价现象依然存在。
10月底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195103名网友中,84.72%的网友反对救市,77.03%的网友认为最近两年房价仍会下跌,88%的网友认为如果救市,地产商获益最大。
据了解,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水平与居民收入之比一直超过6倍,深圳在去年更高达20倍以上,而美国房价与收入比从未越过4倍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