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朱大鸣:楼市新政难产于首套房界定
2008-11-11 00:00:00   来源:

 

新政的关键问题在于首套购房,哪些属于首套购房,已经成为新政的关键,各地首套购房证明细则均有所差异。南京市7日出台新规,开具“首次购房证明”的操作细则规定,查询信息将只以个人为单位,凡是没有购买过商品房或二手房的,均可认定为首套。

  这是实质上扩大了政策的惠及面,不是以户为单位,仅仅是以个人为单位。在房管部门的产权登记信息库中,凡是没有产权登记记载的,均被视为首套房并开具证明;此外,产权来源为自建、继承、房改、经适房、拆迁安置房等六项的,同样被视为首套房。

  可见,南京救市政策又走到地方政府救市的前列,这对于地方楼市成交量的刺激,将会在政策的不断积累效应中显现,根据南京市的购房补贴新举措又对90平方米以下的买房人提供1%的房补,再加上国家级政策下调1%的契税,实质上南京的90平方米以下的购房,是零契税。

救市政策能否得到切实的落实,主要看新政细则,毕竟央府给政策,救市还需地方政府充当执行者和排头兵。同时,政策落实还需要银行房贷细则的出台,但是,房贷新政从1027实施以来,除了农行、交行在网上公布了房贷细则、光大银行公布细则又临时撤回外,目前大部分银行依然在观望,房贷细则迟迟难以出炉。笔者分析,银行细则之所以迟迟难产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商业银行在各地新政具体细节没有制定之前,的确没法出台细则,普通住房、首套购房各地均有差异,而且不明确,只有这些细则规定明确了,范围大致了解了,银行出台细则就会顺产,而不是象现在这样难产。

  第二,降息不是一步到位,现在的降息过了一段时间很可能还要降息,还要出台新政,这就加剧了银行对于政策的观望气氛。

  第三,流动性陷阱的影响。虽然央行降息降准备金,但是注入的这些流动性在通缩之际,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倾向于窖藏货币,而不愿去放贷。

  为何央府新政出台为时不短,而很多地方城市的成交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呢,笔者认为,大方向定下了,具体细节的执行还需时日,另外,市场还在等待再次降息和出台其他的优惠政策,担心后续的优惠政策现在不能适用。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