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披着“专家皮”的人说“救市是救交易量”,但在我看来,“救市”就是“救房价”,或者说是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君不见,房价与交易量几乎是一对“双胞胎”。
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救市行动,从监管部门到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亮剑”。不仅涉及土地、金融、税收、开发报建等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而且财政补贴买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推出停止保障房供应等极端做法。总之,连吃奶的劲似乎都用上了。
在监管部门出手之前,我原以为上面会干预地方政府发疯似的救市行动,却不曾想到,
尽管多数网友反对政府救市,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但现在来探讨“该不该救市”显然没有意义。种种迹象显示,政府不可能因为多数人反对就突然终止救市。
我以为,即便是出于“保增长”的考虑,救市也不应该疯狂,而是应该审慎、理性。建设部负责人说:“我们相信每个城市政府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但地方政府在面临房地产利益诱惑时,每一项决策是否都是明智的,很值得推敲。
从政府角度而言,本来就存在一种不健康的“土地财政”依赖症,疯狂救市只能使政府在土地财政问题上越陷越深。房地产很可能永久性的绑架地方政府,弱化地方政府的谋生能力。如果房地产绑架了政府,那开发商就牛了,老任老潘们说什么,地方的“老爷们”都得乖乖听着。
而且,疯狂救市惯坏了开发商。房价开始回落以来,开发商救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开发商终于张开大嘴笑了——尽管疯狂救市能不能见效还难说,但却让开发商看到了希望。在很多人看来,鱼龙混杂的市场要淘汰一批开发商,但现在看来已不大可能了。开发商透过政府疯狂救市,已摸准了政府的脉搏,也更习惯于会“哭”了。
说到疯狂救市,不得不说美国金融危机。老实说,这次还真是美国人帮了中国开发商。正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拉动中国GDP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跑不动,给政府巨大的压力,才促使救市动作疯狂。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众与其反对救市,还不如诅咒那些制造华尔街危机的大亨们。
救市救什么?披着“专家皮”的人说救交易量,但在我看来,“救市”就是“救房价”,或者说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君不见,房价与交易量几乎是一对“双胞胎”。所谓的专家,非要说成救交易量,要么是神经错乱,要么是为疯狂救市帮腔。
这几天,各地疯狂救市的景象,使我想起房价疯涨的景象。房价疯涨,地方政府不积极制止,房价刚跌,地方政府就疯狂救市。看来,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房价发疯才算正常。总之,要么开发商疯狂敛财,要么地方政府疯狂敛财,只是可怜了那些买不起商品房、住不上保障房的穷哥们了。
有关部门之前多次表示,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负责人要问责,问谁的责了?鬼知道。既然房价疯涨不问责,显然疯狂救市更不是“犯罪”了。或者说,正是有人知道疯狂救市不是罪,所以在救市时就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