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海市政府不久前试探性地推出楼市的拯救政策,并且有关领导还公开表示支持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但从近日的表现来看,这些利好似乎并未得到市场的呼应,成交量低迷的状况并未改观。分析人士认为,上海楼市的观望情绪积累时间较长,而房价却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加上消费者中悲观预期占到主流,使得上海楼市的观望气氛不可能短期内消除。
成交萎靡依旧
从年初开始,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就一路下滑,在打碎了“金九”之梦后,“银十”也显得暗淡无光。从上周情况来看,虽然上海市推出了提高公积金贷款上限的政策,但从成交量来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刺激效果。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第三周(10月13-19日),上海一手商品房(剔除动迁配套房,下同)供应量为57.38万平方米,环比大幅提升36%;其中商品住宅供应量也高达38.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成交量低迷,但是上海楼市的价格却没有实质性松动,加上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投机需求,这使得上海楼市的有效需求迅速锐减,从而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他指出,目前这种博弈格局的持续,很有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以快速释放的方式,而不是缓慢释放的方式爆发,这对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不利。
救市出现“反效果”
从政府角度而言,推出楼市的救市政策意图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希望楼市稳定发展,不至于大起大落。但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却认为政府救市其目的在于拯救开发商,甚至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政府救市反而说明楼市正处在崩溃边缘,观望情绪反而进一步加重。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曾指出,试探性的救市政策难以改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调整下,人们对楼市的悲观预期。政府越是救市,越是表明楼市走入下跌通道。因此购房者也会持续观望,以等待楼市底部的到来。
事实上,上海楼市中的悲观情绪不仅在消费者中扩散,还蔓延到了行业内,房地产中介就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受二手房成交量极度低迷的影响,上海近期频频爆出房产中介倒闭的消息,一些中介公司的门店收缩比例已经达到50%。与此同时,大幅裁员也成为房产中介公司当前的普遍现象。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一手房而言,二手房市场供应量更为庞大,其中也囤积了大量的投机客,而二手房缺乏一手房天然的吸引力,其需求的削弱比一手房更为直接,因此,在宏观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二手房市场的冷冻期仍会持续,地产中介的冬天仍然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