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降价打折后果很严重 开发商慷慨赴险
2008-09-05 00:00:00   来源:

 

总说历史常常惊人相似,但若仔细挖掘相似表象的背后,却能发现根本的区别。

  最近,上海著名的物业纠纷代理律师杜跃平又更加忙碌,上海楼盘新一轮降价打折中出现的退房团业主找到了他,希望能获得法律上的帮助。

  找杜跃平不是没有理由,两年前的上海上一轮楼市调整中出现的退房官司,杜代理的87户“水岸蓝桥”业主针对开发商大华集团的诉讼最终胜出,成功退房。

  这一次,杜律师自然也乐此不疲。他还预测,这一轮的楼市调整,可能会出现更多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诸如退房等需要诉诸法律的纠纷。

“一般在房价出现30%左右的下跌时,退房会集中出现。换言之,每次退房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楼市进入了一个低谷。”与退房业主接触多了,杜律师对楼市的规律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和前几次一样,需要面对这些退房业主和他们的代理律师的开发商,不乏国内知名的领军房企。上一次,大华集团是主角,这一次,记者了解到,大华依然是,不过还有其他多家更有“名望”的大开发商。

  什么原因?简单讲,在这波楼市调整中,率先采取降价打折等促销策略,希望快速回笼资金的开发商,正是那些推行全国战略、在各地跑马圈地的房企。

  具有某种“价格标杆”作用的大型房企率先较大幅度调整价格。上海方方地产咨询机构总咨询师胡宗亘评价说,“降价打折本身也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它带来的伤害绝不是数亿资金回笼能够弥补的。”

  领涨领跌,无论从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角度,还是从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角度,最易遭致市场最广泛的打击,都是开发商应该尽量避免的尴尬情况。

  不过,市场上行时,利益最大化原则,常常使具有一些品牌优势的大开发商旗下楼盘涨幅领先,这是情不自禁;市场调整时,摊子铺得更大的大开发商为了保证资金链安全,选择率先降价打折销售,这是迫不得已。“领涨领跌”的帽子恰恰更容易落在大开发商的头上。

  退房是降价打折的副产品,同时更易发生在这些“领涨领跌”的楼盘中。毕竟,购买价格与现时市场价格差距不断拉大,是业主选择退房的最直接原因,而领涨领跌的楼盘将这种差距最大化。

  更为可悲的是,从目前遭遇业主退房的楼盘反应来看,开发商几乎无计可施,退或不退,都极有可能引发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大规模退房的发生,对楼盘、开发商市场形象和后市销售的伤害难以估量。

  作为熟悉游戏规则的这些大开发商们,对上述危害自然再清楚不过,问题是,市场继续低迷、通过降价打折维持成交量,进而维持资金链,这已经是关系企业生死的问题,市场形象远不如它来得重要。

  越是无奈踏入打折促销的所谓大开发商,越是没有太多转型、转移投资侧重的空间。不少企业在前两年地价高点时,囤积了可以满足未来3年甚至5年以上的土地储备,受庞大土地储备所限,在转向商业地产或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战略选择方面,远没有小型房企来得方便。

  当年,大华遭遇规模性退房,但被退房源二次上市,反而卖出了更高的价格,这次会不会重演?

  以目前的市场走势而言,降价打折才刚刚开始,明明知道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走上这条路,历史重演的几率其实很小。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