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房价涨跌受控于资金进出,从制造行业流出的资金远大于人们在刚性需求下买房的资金,如果撤出局部地区,会带动当地房价下跌。
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万通华府举办的“汇聚大家”讲坛,接受记者采访,回答了当前楼市的热点问题,提示人们注意楼市资金的流向。
郎咸平表示,中国经济与许多奥运主办国不同,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楼市也是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的特点。从2007年开始,一些由政府推动的行业出现过热的迹象,比如房地产、钢铁、水泥、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等等,而一些民营经济发展却有些“过冷”。一些感受“过冷”的民营企业看到企业利润率逐年下滑,就把很多应该投资的钱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了,推动了许多地区的楼价虚高。在宏观调控下,如果各种条件依然对民营制造企业等“过冷”部门不利,那么逐利的制造业会继续延续先前的做法把资金转移到房地产等过热行业,于是房价也可能被再次推高,这便是“2008年楼市无拐点”的依据。
郎咸平认为,从制造行业流出的资金远远大于人们在刚性需求下买房的资金,而这部分巨额资金的行踪是漂浮不定的,如果他们撤出局部地区,必然会带动当地房价下跌。但是郎咸平提示人们,这种下跌不会是“一刀切”。他分析指出,近日深圳房屋均价已跌至1.1万元/平方米,是由70%以上的“关外”中低档房下跌带动的,而“关内”中心城区的高档楼盘价格仍然坚挺。这是由于这些高档楼盘有“抗跌”的资金在力抗。在许多城市楼市交易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依然出现了少数精装修造价标准在每平方米一万元以上的豪华房,这就是炒楼的巨额资金支持带来的违反供求关系的怪现象。当然同股市一样,没有只涨不跌的楼市,但是他提示人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低档次的楼盘价格会首先跌,而且幅度会很大,因为这些楼盘几乎没有巨额炒楼资金的支持,而高档房下跌的幅度是不好预测的。
郎咸平认为,当前楼市不需要政府伸出援手。他认为,政府的主要力量就是做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住房,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体现“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