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房市深度调整中 地产商“冷市”谋变是必然趋势
2008-07-25 00:00:00   来源: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商期待的“回暖”和“旺季”并没有真正出现,“销售萎缩”和“资金紧张”成为了行业的两大主题。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3.08,比5月份回落0.26点,比去年同月回落0.55点,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7个月环比回落,并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显然,在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中,地产商“冷市”谋变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近期,SOHO中国(00410.HK)旗下的三里屯项目开盘一周预售43.5亿元,销售率近50%;为这种谋变做了某种注解,商业地产或许是一大避风港。此次三里屯SOHO良好的销售业绩也正是来自于商业和写字楼部分。

    房地产业的周期性波动曾让很多香港的地产商折戟,但是,以恒隆和新鸿基为代表的香港地产公司,将商业地产(也叫出租物业或是持有型物业)作为是整体资产的重要组合,用以平衡开发物业的波动性,是地产低谷阶段抗击行业周期的有力工具。

    现在,内地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正在加大商业地产的资产配置,获取稳定的现金流,以便在周期波动中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比如中粮置业就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展68个以“大悦城”为统一品牌的商业项目。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高通胀将会持续的预期下,缺少稳妥投资渠道,也使得购买优质地段的商业地产成为一种投资选择。

    如果说,地产投资一定程度上向商业地产倾斜是一种谋变的策略,那么经营理念的变化,则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转型。

    随着央行最近超常规上调准备金率,银行收缩银根,开发商可贷资金的供应进一步减少。而市场销售持续低迷,使地产商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在快速下降。相应的,很多地产商的经营性现金流、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均不容乐观。

    因此,目前房地产商的整体经营普遍趋于“谨慎”,“稳健”代替“扩张”成了当务之急。除了奉行谨慎的财务策略、放缓扩张速度以外,开发商的经营理念也逐步从“土地为王”转向“现金为王”。

    曾经,资本市场对地产公司盛行净资产价值(NAV)估值法,从而使得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储备趋之若鹜。但是,高价竞得大量土地储备,正在成为地产公司的负担,如果房价下行,那么这些土地将“套牢”开发商。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拿地节奏明显减缓;现金流管理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从企业经营的层面,不少开发商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中,分散项目的区域分布,适度进行其他行业的股权投资,也是平滑风险的一种手段。

    有专家指出,房地产企业实质上是一个资源的获取和组织企业,资源获取能力是业绩增长的基础,而资源的运用和整合能力是业绩增长的关键。而房地产的资源,无非就是土地和资金,当资金和土地成本均达到高位时,开发商真正的竞争力便不是通过土地储备的增值来实现,而是资金周转和土地开发速度的优势。

    由此,行业变局也将包括整合与洗牌。在自动淘汰机制下,小型的、经营业绩不好的房地产公司将会破产或被兼并;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龙头企业则将通过并购和重组,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资源获取能力。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