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的产权到底归谁?账户持有人是否该有完全产权?还是因为有国家补贴成分在内,而只有有限产权?这直接涉及住房公积金收益归谁的问题,这也涉及公积金中心到底为谁增值保值的问题 。
日前,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就“住房保障”情况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住房公积金在账面上的有4000多亿元。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以外,还有2000多亿在账面上。有不少人关心,说这2000多亿沉淀在哪里。
为什么众多买房人在慨叹房价过高而打消购房念头的同时,会有如此巨量公积金沉淀闲置?即使有政策性、补贴性背景,公积金的使用仍然无法绕开各种利益的纠缠。比如开发商,这一群体大多对公积金贷款缺乏积极性,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会影响其资金回笼速度。再比如各商业银行,商业贷款与公积金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促使银行必须使出一些特别招数应对,与开发商之间的强制性协议,要求后者必须向买房人推介银行自营性贷款,就是鲜明特例。
在我看来,造成2000亿公积金沉淀除去利益驱使外,公积金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回避。近来房价一路飙升,但普通公积金贷款额度只是到最近才有所提高;以及公积金贷款缺乏差异化操作,也将一些潜在的受益人拒之门外。各种原因导致了央行报告的明示——公积金贷款有额度限制,一般较难申请,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房的效果不明显,可见,公积金运用率依旧“可圈可点”,受限过多,才使得2000亿公积金“发育不良”。
住房公积金的产权到底归谁?账户持有人是否该有完全产权?还是因为有国家补贴成分在内,而只有有限产权?但即使是有限产权,账户所有人也有一定的对其资金的安全关注权、处置权、使用权。产权归谁,这直接涉及住房公积金收益归谁的问题,这也涉及公积金中心到底为谁增值保值的问题。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解决公积金风险监管和经营运作的动机机制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是公积金贷款受阻的重要外因,这也是职工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意见最为强烈的一点。据我所知,个别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设置强制性服务,贷款条件多、程序繁杂,让许多前来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人烦不胜烦。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产抵押、评估等业务时设置障碍较多,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贷款基本采取缴存人联保方式放贷,贷款余额及规模受到较大限制。
再有,开发商和银行对住房公积金贷款也是不太“感冒”。许多楼盘在出售时,要么不愿接受客户住房公积金购房,要么让客户自行办理相关手续,让许多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人明显感觉受“冷落”。而银行更是如此,商业贷款的利润明显高于公积金贷款,手续、周期也相对简便快捷,何乐而不为。而且许多开发商在和银行的合作中,都“约定”开发商为其推介其自营性贷款。
种种迹象无不表明,巨额公积金沉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打破这层坚冰,亟须相关职能部门多管齐下,唯其如此,方能盘活沉淀或将沉淀的巨额公积金,让其“消化梗塞”症状得以“畅通无阻”,进而步入良性循环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