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经济评论:用政策而非指责改变住房理念
2008-03-25 00:00:00   来源:

 

中国人的住房理念和西方人截然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买房,而不喜欢租房,但这样的理念并非国人普遍崇尚奢靡之风,也不是中国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更不是中国人顽固不化,不愿意与国际接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租房环境,租房的配套服务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这种现实国情下,谈心理引导,谈改变住房理念,恐怕很难有效果。

    西方国家的民众,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在一个城市固定买房,未必很划算。但在中国,传统理念是“安居”才能“乐业”,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在一个城市很难立足。租房在中国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的,在各大城市中,城市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迁怒于租房户,一些地方,甚至认为,租住户是犯罪的某种根源,是高发区,对租住户的检查,也往往高于有固定住房者。这样的现实,逼着人们不得不买房。即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得不被房屋所套牢,是他们愿意吗?不是,是无可奈何之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租房和中国的租房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各城市不存在孩子读书需要高额的择校费,以及其他很多不合理的费用,那么中国人又何尝不愿意租房?租房的大环境是建立在城市对自由迁徙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非要引导百姓租房,恐怕是有超前之嫌疑。

    更何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还并不成熟,充满了非理性的色彩,房价目前仍然存在着上涨趋势,而通货膨胀见不到减弱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早点买房,实际上是非理性市场下的理性选择。

    一言以蔽之,如果中国的政府廉租房足够多,质量足够好,小区配套服务不比买房户差,而房地产市场又处于理性发展阶段,房价是在理性的轨道上平稳上涨;做好了这一切,恐怕不需要什么理性引导,百姓也自然会理性选择租房,毕竟,买一套房子,有时候要花费半辈子甚至更多的积蓄,百姓会拿自己一生的财富当儿戏吗?

    因此,在反思中国百姓购房理念有问题的时候,不妨同时想想,我们到底为百姓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机会?我们到底为百姓创造出了怎样的租房环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