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黑色旋风”席卷整个股市。看着地产股一片“绿油油”的壮观景象,股民们深感寒意逼人。而有趣的是,这一天恰好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其实,地产股的“狂跌”早在上周就已经有所表现。在上周一至周四的4天时间里,地产股指数直落千点,成为不折不扣的“领跌军”。年初出台的宏观政策以及近段时间市场对“拐点论”的热议,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导致地产股“大盘跌,我也跌;大盘涨,我还跌”的直接诱因。
今年房地产市场前景明朗化估计也是春节后的事了,在此之前,开发商们仍要为浓厚的观望氛围买单。而对于那些上市地产公司来说,无疑还多了一项刹住股价持续下跌脚步的艰巨任务。如何恢复投资者的信心,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上周五的“大动作”或许能带来些许启示。炸掉“北京第一烂尾楼”,潘石屹借着其不久前从“老大哥”任志强手中买到的新项目,又轰轰烈烈地做了一场SHOW。“大动作+新项目”,这样的利好刺激不知是否有助于SOHO中国在本周的港股市场上杀出“跌势”重围。
国家发改委最新的统计数字发布,去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与去年11月持平;且首次出现了21个城市同比涨幅超过10%的现象。包括深圳和北京这两个处于“拐点论”风暴核心的城市,涨幅都在15%以上。
这些数字一出,“拐点论”不攻自破的论调便随之而出。想到1个月前,同样也是拿着一堆数字便高喊楼市出现“拐点”的情境,不由地对这变化莫测的数字升起“敬佩”之情。敢情,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就是靠这堆数字在左右,数字小了就是“出现拐点”,数字大了就是“没有拐点”。而发改委的这组数字也让喊了快1个月的“拐了拐了”,最后似乎又“拐”回到了原点。
本周,各地的“两会”全面召开,房地产自然还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的保留话题。如同去年“两年”的翻版,广州市相关领导人的一番言论再度引发热烈的争议。只是,这一次争议的话题从“要不要现在买房”,变成了“书记邻居是穷还是富”。
一个项目既要有富民区,也要有贫民区。事实上,这样的建议并不难实现,在目前北京已经成交或正在交易的新供地块中,就有数个需要配建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的商品房地块。可见,能不能让不同收入的人群住在同一个地方,政府土地供应部门的协调很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