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地方换届:主政官员争打地产亲民牌
2008-01-22 00:00:00   来源:

 

“一个普通市民不吃不喝,买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至少需要15年的收入。”116,民盟甘肃省委向甘肃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的一份题为《关于规范甘肃省房地产开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甘肃省兰州市的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不匹配。

    对于正在召开的甘肃省两会和即将选举产生的甘肃省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来说,房价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081月,我国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两会将陆续召开,地方政府的换届选举也将同期举行。被温家宝总理称为“人民有很大的意见”的房价上涨较快问题,成为各地两会的讨论焦点之一。公众对于住房建设的种种意见和建议正在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案的形式呈现在主政官员们面前。

    相应的,地方政府也以《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争相打出地产亲民牌,出台各种缓解居民居住压力的政策。这些亲民地产牌已经超出一般“民生地产”和保障性住房范畴,而直指房价本身。

    截至记者18日发稿前,已有1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召开了地方两会,关于房价的讨论仍将继续。

    省长、市长们手里的地产牌最具人情味的地产亲民牌来自于杭州市市长蔡奇。

    2008110,在杭州市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蔡奇被上台领廉租住房钥匙代表的言行所感动。

    蔡奇说:“目前杭州市按低保标准两倍计算,仅杭州主城区的保障对象还有25000户,共产党执政几十年,还有那么多社会底层群众住房没保障,如果还不去尽快解决,我们还戴什么乌纱帽,我们的责任到哪里去了?”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强调政府在住房问题上的公共责任时,给自己确定了极其艰巨的任务。

    20081月,吴新雄在一次会议上问到:“我们到场的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能为社会做点什么?绝对不能把房价问题向市场一推了之!”

    2006119,吴新雄在担任江西省代省长9天后,就曾经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如何买得起基本住房组织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吴新雄在座谈会上表示:“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在近期内出台十项‘铁律’,以确保全省中低收入家庭只用8~10年‘净’积蓄,就能买得起8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但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江西省来说,实现上述目标颇具挑战。

    在即将召开的2008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可能将重启经济适用房建设,相关方案将在两会期间公布。2002年,上海撤销了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上海楼市形成以市场化商品住宅为重心的单边发展局面。

    20071224,上海市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提出:“市房地、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研究制定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居住证制度是上海市在现行户籍制度下,给在上海居住的“有稳定职业和稳定住所”非上海籍人士的一种准居民身份。

    当地分析人士认为,“以居住证为核心的购房制度”将保证本地居住和就业人群的购房需求,同时将增加外地炒家和国际炒家的交易障碍,有助于从需求上稳定房价。

    房价涨幅一度领先全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或许将成为政府实施地产亲民政策的样本之一。

    2007年,呼和浩特市的房价涨幅大概在4%,只相当于建设成本的增长幅度。”呼和浩特市房产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富”的呼和浩特一直位于国家发改委监控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的前列,媒体的广泛质疑让市委市政府感到“压力不小”。

    2006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大量中小户型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增加了供应,所以稳定了价格。”这位负责人解释说。

    200712月底,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若干意见》,在总共63条意见中,有超过10条与住房问题相关,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旧城改造和改善居住环境等各个方面。

    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主政官员针对住房问题的各种表述正在被媒体广泛报道,相应措施也在密集出台。在官员们的动情表述之后,更需要地方财政真金白银的支付,以及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智慧。

 

    官员政绩风向标转向

    地方政府地产亲民政策的背后,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政府政绩观念的改变。

    200812,中央和广东省委任命刘玉浦担任深圳市委书记,在广东某媒体发起的“有话问系列之捎给新书记的话”专题中,房价问题排在网友和读者最关心的六大民生问题之首。

    正在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当地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中,在“目前您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栏里,近半数受调查者均发出“贵阳房价不要再涨”的感慨,“能买得起房子”成为当地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公共舆论对房价上涨过快的意见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这种共识最终体现在地方两会的提案和议案中,进入两会议程。

    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改善民生”的思想,成为地方官员频频打出地产亲民牌的重要原因。

    GDP高增长、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已经不是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惟一指标,“高地价+高房价”也不再是城市繁荣的象征,其在一些地方已经被视为棘手的政治问题。

    早前,重庆市一位区委书记与记者闲聊时说;“官员千错万错,种树办学不会错,改善民生不会错。你做一点点实事,老百姓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但是,对于地方官员们的亲民表态,一些分析人士仍然心存疑虑,目前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占地方政府收入的比例已经相当高,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产亲民措施将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而稳定房价则会减少政府的房地产收入。

    业内人士指出,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模式,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这样地产亲民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住有所居”的社会理想才能实现。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