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对住宅市场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的数据监测显示,2008年之初,各地楼市观望气氛严重,主要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出现下滑。依赖按揭贷款兴旺起来的房地产业上接水泥、钢铁等行业,背靠金融产业,其价格涨跌关乎国内实际消费力的高低,商铺租金贵贱又大大影响着商家的信心。这个“承前启后”的行业目前的低迷是否将会打击关联行业在新年度的运势?不同机构的研究报告及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拖累将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抵消,总的前景不会悲观。
楼市低迷不意味着工程建设低迷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针对的是自住民宅中的投机现象,但是不断完善的住房体系使得房地产涵盖的范围在逐步扩大。2007年底呼声渐高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城镇非住宅受到调控的影响将相对较小。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城镇住宅建设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信贷紧缩可能导致2008年房地产在建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幅下降。但另一方面,推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加大力度。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要严厉打击开发商囤地行为,综合起来可能促使开发商加速土地开发,因此这方面开发建设大幅减缓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2008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方面的需求增加将填补相关行业因为房地产投资减缓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进行小水电、公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工程等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对水泥钢铁不足以产生根本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水泥需求中,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基础设施、大型重点工程以及工业用水泥是其消费的主要领域。住宅用水泥约占水泥总需求的34%。2008年虽然住宅用水泥将会缩减,但是上述提到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增大将会抵消该效果。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高速增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一直维持高位运行,所以中金公司在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也指出,水泥需求仍将保持旺盛。
钢铁行业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会受到过大的冲击。钢材消费目前主要分为建筑用钢和工业用钢,楼市低迷影响到的只是建筑用钢中的一部分,受益于强劲的内需,钢铁依旧有望保持高增长。
银行经营存在潜在风险
地产和金融在股票市场上长久以来存在联动关系,目前2007年的年报尚未披露,但是2007年的半年报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比重占了相当比例,最高的是兴业银行,达到22.68%。在去年楼市亢进的局面下,这种贷款集中度并没有带来明显风险,反而助推银行业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贷款集中带来的风险是潜在的,以房价走势拔头筹的深圳为例,早在去年初,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专家就曾指出,深圳金融机构贷款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中长期贷款增长过快,房地产业贷款集中较高,有潜在风险。虽然从银监会公布的2007年前三季度坏账比例看,整个银行业的坏账比例在逐季下降,但是鉴于美国“次按”风波的教训,不能忽视提高银行业的风控水平。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在最新的一份金融业研究报告中提到,一旦经济增长放缓,坏账有可能增加,中国银行业应该加强开发足以应对危机、确认风险的管理流程。
商铺租金难搭住宅低迷便车
目前的商铺租金比起住宅价格更贵的吓人,那么住宅出现低迷是否会带动商铺租金走低?全球知名房地产服务及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近日发布的《零售商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虽然租金成本成为众多零售商扩张计划中不得不权衡的因素,但是扩张开设新店几乎是所有受访零售商的共同策略。尤其是北京的商铺市场由于奥运临近高度活跃,去年金融街购物中心成为中国首家在开业前即实现100%出租率的大型高档购物中心。
不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也都是零售业看好的区域。从零售业内的趋势看,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压倒了包括租金在内一切的阻碍因素,楼市的低迷显然难以使这些商家选择驻足观望,商铺热销也将继续,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