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声中依旧保持着炙人的热度。接近年尾,有媒体称北京、深圳等热点地区的房价开始有不同程度回落,市场出现“拐点”。对于这样的利好消息,大多数购房者还是将信将疑。没有权威部门定期、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是一片看不透的“迷雾丛林”。
房地产市场挥之不去的“数字迷雾”
近两年来,各地市场上显示的房价不断刷新,而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却使消费者陷入“数字迷雾”。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当年1月和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同质楼盘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8.4%和7.3%。同时,北京市建委和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之前两个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价同比上涨17.3%。
而对于2005年北京房价的涨幅北京市的数据是19.2%,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6.8%。
不仅是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数字大相径庭,专家学者提供的数据也是千差万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当时全国商品房空置率已达到26%,“属于严重积压,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将对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则认为,商品房空置率不足1%,无需大惊小怪。
时间来到2007年,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迷雾”也还是那片“迷雾”。
今年4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称,2007年3月广州市一手房住宅均价出现大幅度回落,与上月相比,每平方米下跌近700元,回落9.1%;中小户型均价环比下降887元,回落13.9%。而同期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广州3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环比上涨了1.2%。
深圳市国土与房产管理局今年11月公布,10月新建商品房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价仍在上涨,但环比下降了10.35%;二手房价格环比9月,降幅达47.09%。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0月深圳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6.8%,环比价格依然上升了2.4%;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1.2%,环比价格仅仅下降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