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楼市依然挺热闹。一边是建设部相关人士在某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关于“中国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的话音刚落,另一边则是“北京东南四环新房均价2万/平方米,最高叫价达32000元/平方米”的报道新鲜出炉。很显然,到底买不买得起房,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让100%的城镇居民都买得起房并不靠谱,所以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不遗余力地发展保障性住房。但让那30%之外的70%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也不太现实。于是,买上房仍然还是目前大多数城镇居民的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据报道称,本周一北京市18个区县经适房审核窗口开放当天,几乎都是一开门就涌进一堆人咨询。如此情景无疑是再次曝露了北京房地产市场杯水车薪的供应现状。
而这样的供不应求似乎已然成为开发商“疯狂”涨价的最大理由。因为是区域“绝版”产品、因为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北京东南四环的新房房价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每平方米就上涨了30%,个别新房甚至飙升了近120%。这样的速度想必让不少原本追着房价脚步已经很吃力的购房者更加气喘嘘嘘;而如今的房子显然也早已不再是购房者咬咬牙、跺跺脚就能拿下的了。
央行和银监会的房贷新政出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面对新政策,各大银行似乎也混乱了一个多月。截至目前,相关具体细则都是各家银行自个思量着办,标准个个不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深思熟虑到现在也没有个明确说法。相比银行反应的“慢半拍”,不少开发商应对新政策的机灵劲倒是显得相当足。有的开发商干脆直接要求购房者“一次性付款”,既帮着银行规避了风险,更让自己高枕无忧;有的开发商则计划着“首付款可以分期付”的促销政策,让购房者从房贷新政中“解套”。由此再次证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永远少不了市场自发调整相随,开发商俨然早已经学会了如何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