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投资1300多万元改造的三苏大道,通车半年多就出现了破损,市民对此颇有微词。近日,该市规划和建设局在《眉山日报》上刊登出《致歉公告》,公布了道路受损的主要原因,并向市民致歉。(《华西都市报》
道歉有时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一贯被人供着捧着抬着扛着的实权部门,现在能够放低姿态,谦虚地说一声“对不起”,背后一定也经历了许多内心挣扎。公开道歉意味着主动将自己的问题曝光于天下,意味着将承受来自民众的更多责难和质疑,意味着从此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接受来自舆论的监督。显然,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难放下尊贵的面子。
道歉意味着责任感的归位。其实,即使规建局不公开道歉,只要在发现问题后赶紧采取弥补措施,一般而言,早已习惯逆来顺受的民众就已经能够心平气和甚至大为感动地鼓掌致谢了。但眉山市规建局在已经确定月底开工修复工程的前提下,仍然主动站出来登报表达对民众的歉意,我认为,哪怕这是一场“秀”,也“秀”得十分精彩。这至少表明,相关部门意识到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虽然民众未必会对修复工程将花费多少人民币发表微词,但责任部门如果麻木到不清楚这份多花出来的钱本来可以不花或者少花,那才是危险的。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比三苏大道“豆腐”若干倍的大小工程,但好像还鲜有听闻哪级政府部门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表示歉意。不仅如此,有些地方甚至把“豆腐渣”工程也当做“惠民”工程,把补过行动解读为值得炫耀的政绩。
就在不久前,我出差经过某地,碰巧遇上道路全面整修,想到两年前来时这里也在修路,我颇为不解:两年时间还没修好一条路吗?邻座的一位当地人告诉我:这已经是此路两年间第三次大修了,每次修路要花半年,修好后不到半年又破损严重,于是再修。看我摇头叹息,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也好,养活了好多施工队和农民工哦!说话间,车前突然跃出一条巨幅标语:“奋战一百天,向十七大献礼!”我立马晕倒——这不是在赤裸裸地表功嘛,哪里去找道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