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房产调控效果如何 看法不一专家激辩
2006-11-28 00:00:00   来源:

 不久前公布的10月份全国房价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城市房价仍呈上升趋势,北京等调控焦点城市月度涨幅更超过10%。半年来以稳定房价为目标的本轮地产调控,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各界说法不一。

  日前在西安举行的“城市观点论坛”上,中国住宅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张元端(原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与北师大金融研究所所长钟伟各抒己见,对上述话题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以下为双方观点摘要,希望有助于读者就此作进一步的独立思考:

    张元端:调控收效明显

  在我看来,本轮宏观调控有三个亮点:一是要调整商品住宅的供应结构,也就是强制要求建设70%的90平方米以下户型;二是调整商品住宅的需求,控制投机性和投资性的住房需求以及拆迁等被动住房需求;三是深入住房改革,强化住房保障。

  目前楼市的最大矛盾,其实是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子,强化住房保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过去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担负起这个责任,才让这部分人群对房价上升更具敏感性。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公布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切实加强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限套型、限房价”的双限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定下明确指标。

  我认为强化住房保障制度,正是此次地产调控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有以下几方面重大意义:

  首先,它将加快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步伐。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经济适用房完成投入408亿元,同比增长8.9%,过去连续几年此类住房开发负增长的局面得到抑制。

  其次,它将会加快住房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改善供应和消费错位的现象,实现住房消费梯度化和消费模式多样化,最终建立起三个“两条腿走路”的机制,即第一,市场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两条腿走路;第二,买房和租房两条腿走路;第三,新房市场和旧房市场两条腿走路。

  住房保障制度越完善越有利于房价稳定,这是不用怀疑的!它既可以使房价的整体水平即均价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减轻对市场上商品住房的需求压力,在供需两方面都能发挥明显作用。

    钟伟:房价越调越涨

  我认为调控未达到稳定房价的作用,是因为一些具体政策的实施忽视了经济学常识,第一个是需求决定供给,第二个是房产价格一定不会扭曲,第三个是仅仅抑制供给,必将造成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猛涨。

  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那结果一定是涨价。过去3年来,每年国内的房地产投资增长都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慢,因此全面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没有调控新政,房价涨得不会这么高,比如2004年之前,房价上涨就是相对平稳的。

  但我认为一味纠缠于房价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得分析影响房价涨落的土地出让制度及房地产销售模式。如果同时抑制供给和需求,市场一定会萎缩。

  究竟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抑制房价上涨呢?我建议:一是规划部门放开项目的容积率,二是出台政策限制高收入阶层拥有多套住房,三是政府尽快开征物业税。

  我不赞成把经济适用房都放在政府手里,也不赞成推出限价房,二者都容易导致大面积的腐败。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