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房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演讲结束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国家出台“90平方米以下住宅占70%”的政策,就意味着政府不鼓励享受性住房,用非普通住宅者要付出代价,以后这种区别会非常明显。
90平方米可满足基本需求
晶报:国家今年推行新政策,要求90平方米的住房要占70%,您对这项新政如何看?
陈淮:我认为人的住房消费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生存的必要标准,活着要有房子住。第二是社会标准,就像你的工资水平,没有一个绝对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一个处长可以分一间筒子楼的房子,到90年代中后期可以分两厅,现在他可能要买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才符合自己的身份。第三个标准是人们应主动自觉约束自己的消费欲望,不过多占用资源。而目前中国存在大量的人还无法满足生存居住标准,根据我们调查,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基本可以满足95%以上人的居住条件。
晶报:那么以后居住大面积的住房,是否将付出更多成本?
陈淮:其实国家的政策传达了很多的信息,首先,这个政策透露出政府不鼓励占有资源的奢侈性、享受性需求,尽管你有钱,消费得起,但是国家也是不鼓励奢侈性、享受性的消费。其次,未来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界限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你可以购买140平方米的房子,也可购买3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是你必须为你购买和持有非普通住宅付出代价。我想以后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人们需约束消费欲望
晶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目前土地等能源又短缺,您怎么看待这个矛盾?
陈淮: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步建设城市,并利用工业手段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广东在最热的夏天可以在空调中度过,凉爽宜人。但当人们和自然的抗争越来越强的时候,人们就需强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我们已经是城市钢筋水泥中微不足道的生物群体,我想人们也不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不仅仅不绿色,同时也是对人生活质量的剥削。人们钟摆式的功能分区导致了能源的耗费增长,也引起人们的反思。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消费欲望进行了自我约束,如在伦敦的高档公寓也不过就是80-100平方米的面积。
晶报:在国外有一些政策和措施推进节能,您认为在中国如何推进和实施?
陈淮:我认为节能不是靠外部推动,而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有专家提到,美国加州的能源标准,节约资源的法律规定非常严格,加州的居民自觉投票,宁可用贵的汽油也要保护环境,这是加州老百姓提出的。在国外经过环保认证的,对环境“友好”的冰箱、彩电,即便贵老百姓也选择,老百姓的选择也就是开发商的动力。当社会共同选择绿色产品的时候,开发商要发展,自然才会制造绿色产品。我认为要传达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发展绿色建筑第一位的是利他的,千万不要从利己的角度去实现这个理念。
不建议使用大落地窗
晶报:深圳不少房产商也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陈淮:有些人认为绿色就是用某种技术,我认为绿色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大家都把自己家门的门缝缩小一毫米,整个广东夏天用空调的能耗能减少一半。在深圳我们不应该追求大的落地玻璃窗,无论这个玻璃窗是使用什么样的高科技技术,玻璃的热传导系数目前不可能低于墙体。所以在广东南向的玻璃窗面积不应该超过南面墙壁总面积的50%,北面的玻璃窗总面积不应该超过北面墙壁的30%。
晶报:政府部门有无政策鼓励老百姓购买节能建筑?我们购买节能和不节能的房,哪个更划算?
陈淮:节能、节地的行为是政府强调的行为,但节能是利他的,是关注长远公共利益的体现。如果我们以自己支付的价格便宜来解释的话,我们建最简单的住房则是最便宜的。完全靠政府补贴的政策来发展节能建筑是不太适合的。至于市民购买节能建筑是否划算,我想这就和你购买保险一样,你买的如果是寿险,生命长就会很划算,你买的是财险,你的财产安全将有保障,如果两个险种都购买,哪真不知道哪个更划算。
热点话题1
建设绿色住宅不能抬高房价
在以“循环经济:绿色节能住宅的前景”为题的全体大会上,专家指出,建筑是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发展绿色节能住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一个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但不能因建设绿色节能住宅增加了成本,结果抬高了房价。
卓越集团董事长李华认为,要消费者、发展商、政府一起来承担发展绿色节能住宅的责任,政府是否能出台优惠政策,使发展商建设绿色节能住宅,或老百姓购买绿色节能住宅有一些补偿。因为“绿色节能住宅的成本比一般的住宅高10%-20%左右,这不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否则消费者不愿意买了,发展商也就没有了发展绿色节能住宅的动力”。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涛就发展绿色节能住宅提出了“免费自助餐”策略。他说,“建设绿色节能住宅要用很多新的技术,会把房价抬上去。但我觉得可以由国际社会来补偿,而且还增加了你们企业的知名度,最终不会抬高房价。”
热点话题2
多种能源技术可能长期并存
在昨天上午的第一场论坛上,与会中外嘉宾围绕“新能源、替代能源和洁净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这一主题,交流了目前新能源的利用状况、实施困难及应对措施,并畅谈了对能源前景的看法。
据日中环境协力支援中心有限会社总经理大野木升司介绍,日本目前新能源利用情况较好,但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所占比例不高,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发电还不到总发电量1%,约为0.5%。巴斯夫中国公司总经理伍德克认为,新能源发展最大的困惑是价格问题。特别在中国,煤很便宜,采用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动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调整价格结构。
韩国SK集团研究和开发部高级副总裁朴相勋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多种能源技术可能并存,而这种状况可能要从现在一直延续到20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