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中国应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专门机构
美国华盛顿消息 世界银行在其日前发表的《中国经济季报》中表示,由于中国当前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效率不高,并且主要是使收入较高的家庭受益,该行建议,中国应成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机构。
据世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6330万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累计金额6260亿元,但只有45%的住房公积金被用来发放住房贷款,而且只有17%的缴费者获得了公积金贷款。
为此,该行在报告中建议,中国应将各地不同的住房公积金整合为一个大的贷款机构,以实现分散风险和贷款发放的标准化,同时满足低收入者的需要。该行还建议,为避免相应的风险,整合之后机构可以划为银行一类,并由中国银监会监管。
此外,世行报告还指出,短期内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实现经济再平衡。该行称,中国担心投资过热而采取措施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更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在市场供应增长与需求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即其急剧上升的对外贸易顺差。
报告称,中国应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以免在经济增长或需求放缓时,出现经济硬着陆的后果。“若要实现经济再平衡,就意味着要将重点由制造业转移至服务业,逐渐加强对本土市场需求的依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寻求和谐发展。”
该行还指出,中国政府希望实现的降低投资增速,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是可取的,但如果没有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则有可能加剧外部失衡。因此,采取促进消费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此,中国当局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为扩大内需,延长公共假期,刺激旅游业,并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程慧)
世行报告显示公积金贷款主要使高收入家庭受益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主要是使收入较高的家庭受益,他们只是城镇人口的一小部分。
住房公积金向成员收取强制性的缴费,并向部分成员提供住房贷款。参加住房公积金的成员主要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些人来自私有部门。
世行在《中国经济季报》中说,由于住房公积金是基于工作就业的,大部分非正规就业或失业的中低收入者无法参加公积金;很多低收入的成员因为承受能力的制约而无法使用其公积金。报告说,很多成员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公积金贷款,而且被迫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养老)储蓄,为能够获得按揭贷款的收入较高的家庭提供补贴。
住房贷款以优惠利率提供给住房公积金的参与者。借款者所获得的一定程度的补贴,来源于支付给公积金账户的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有6330万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累计金额6260亿元人民币。只有45%的住房公积金被用来发放住房贷款,而且只有17%的缴费者获得了公积金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公积金贷款有额度限制,一般较难申请,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房效果不明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专家刘军民分析,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个人账户缴存余额的一定倍数来确定其贷款额度,这就必然导致收入高、缴存高的成员所获得的公积金贷款也就多,而低收入者所得到的贷款资助低,有的甚至无法逾越购房首付门槛。
如何使中低收入群体买得起住房,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最近出台的几项政策措施着眼于调整住房供给,使之适应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及承受能力。世行认为,中国在为满足这些群体住房需求而发展的配套融资方面,措施有些滞后。住房公积金需要进行一些改革。
在监管方面,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者缺乏金融机构监管的专业能力。世行建议,应该由一个具备资质的金融监管机构来监管,同时也需要改善住房公积金的治理结构和透明度。
有很多办法可以用来缓解住房公积金贷款过于集中的问题。这包括按揭贷款违约保险、证券化及资产出售,以及整合不同的住房公积金。如果有一个资本金充足的、全国性的提供按揭贷款违约保险的机构,那么就可以向住房公积金提供按揭违约保险。这样一种产品将鼓励住房公积金发展标准化的房贷合约及公积金收缴程序,并以市场化定价方法补偿所承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