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对此解释,此次上调利率的政策用意是抑制过度投资,对百姓生活影响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4月28日在一个研讨会上将此次加息称作“微调”。至于央行是否会有后续加息动作或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在同一场合说,这要视经济运行的情况作出适当判断。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此次未动存款利率,是因为现行存款利率水平相对比较合适。而分析人士普遍预测,贷款利率上调只是第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有系列调控措施出台。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说,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稳定住房价格,从根本上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专家: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加息直接地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房价今年1季度涨幅很大,过去的调控多半从供给角度入手,短期内供给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也公开表示,上调贷款利率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调控工具,贷款利率上调不会是短期行为,贷款利率上调对所有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是一视同仁的,无所谓谁最受影响,这是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的标志。
开发商:对房地产没有影响
对此,开发商普遍持不同意见。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告诉记者,加息对房地产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对开发商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利率是个很重要的调整经济的杠杆,利用这种方式总比用行政方式调节好。因为通过金融杠杆的调整不会破坏经济金融结构,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达到宏观经济的整体调控是国际上比较惯用的金融手段,这很正常。央行对某个产业发展的速度快慢都会有可能把整体利率或者某一方面的产业利率做一些微调,通过这个来达到经济整体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万年花城副总经理黄玺庆也持同样观点。黄玺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息对目前高温的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对开发商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尽管加息会加大开发商的成本,但是影响开发商的不是成本而主要是市场需求。如果需求仍然强劲,则加息的成本将有可能转化到购房者头上。对于真正有置业需求的购房者将会有影响,毕竟加大了成本,等于变相涨价。对于投资需求者,则很难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因为投资者看的是利润,只要投资利润满足其需求,他们是不会因为成本提高而止步的。
消费者:半数供房人会提前还贷
正在供房的小潘对记者说:“我想能攒多少就先提前还多少吧,看情形以后还要陆续加,虽然每个月多60多元不算什么,可考虑20年就要多1万多,心理感觉还是有压力。”截至记者发稿时,搜狐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央行4月28日第三次调整房贷利率后,48.26%贷款人会提前还贷,有51.26%的消费者将暂时推迟购房计划,68.01%的人认为加息后未来房价仍将上涨。
23224人参加的新浪网上调查中,高达81.18%的网友认为央行加息不能抑制房价飞涨,而在“贷款利率提高会不会影响你的购房计划”的选择中,肯定和否定的比例接近,分别为49.9%和41.91%,还有79.95%的人认为,利率调整影响最大的是普通购房人。信报记者
加息预示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
对于央行的第三次突然加息,可以说是在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大多地方都出现了房价陡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是购房者,就是许多开发商也认为不正常。
2004年10月份第一次加息前,时值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风行,而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为了保证正常的宏观经济运行,平抑过快的物价上涨,加息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仅过了半年,2005年3月份,央行再次加息,希望通过利率的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投机行为。同时宏观调控帷幕大开,之后接连推出了新旧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税收“一窗式”征收等政策。这些政策对房产投资比重较大的上海等地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6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5.5%。房地产市场在受到短期的压制后,依然热度不减,而且提前消费、恐慌性消费有上升势头,银行因此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贷款风险,此时再次加息,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此次加息意在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投机行为,加大了房贷消费者的还贷成本,提示消费者应理性对待房产消费。面对2006年第一季度房产市场由回暖到快速增长,甚至形成“追涨”现象,此次加息可能预示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