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地方政府部门执行力弱导致房价调控失灵
2006-05-10 00:00:00   来源:

    房价居高不下是最近两年社会各界尤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在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调控措施的背景下,大多数重点城市的房价依然强劲上涨,原因何在,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我们认为,不论是已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是中央和有关部门近两年出台的政策措施,都是切中房地产市场的要害、理论上讲应该可以阻遏房价疯涨势头的,之所以结果不尽人意,关键在于执行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因为任何一项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政策措施,都是要由相应的地方政府及具体部门来执行的。这种执行稍有偏差,或者执行乏力,或者故意拖延,都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消极影响。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建议,有关地方政府部门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执行力。

  首先,改变“数出多门”的现象,建立统一的、权威的信息数据发布体系。近两年,与房地产有关的部门发布的数据,时常会出现不一致,加上相关专家学者的争论和辩论,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掌握本地的房地产开发、销售状况方面,是完全具备相关能力的。他们应该、也能够建立起这样的统计体系,并定时、及时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这也是他们份内的责任。

    其次,对房地产销售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应该加大打击力度。某些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是通过所谓的“饥饿销售法”进行的。比如,明明有100套房子可售,只拿出20套位置、房型较差的房子出售,在几番造势之后,给外界留下一开盘就热销的印象。之后,开发商会再拿出30套,在“供不应求”中适时提价。剩下的房子,开发商或转给中介变成“二手房”加价销售,或在“没房了”的吆喝声中慢条斯理地拆零销售。这样的欺诈手段,有关部门完全具备检查、验证并进行处罚的能力。但是,时至今日,尽管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的囤积居奇行为屡见不鲜,我们尚没有看到有哪一个城市的哪一家开发商遭到当地有关部门查处和处罚的消息。这是不正常的。

    最后,应该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力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有屋可居的最后一道防线,各方面的信息显示,这一方面的工作,在很多地方,需要加强。

    执行力的背后是执行理念,相关的地方政府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调控的时候,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民币为本”,不同的理念会体现出不同的房价走势。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