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个案说法:5000元意向金差点“泡汤”
2006-04-02 00:00:00   来源:

    凌女士前几天遭遇了一场窝心事。看中的房子没买成,交付给中介的5000 元意向金还险些打了水漂。日前,她来本报倾诉自己的遭遇。

  凌女士称,自己2月16日看中了古北水城路上的一套房子。中介广告上登载的是25楼,但是看房时中介称25楼现有外籍房客租住,看房不太方便,可以看看同一幢物业的30楼。凌女士看过后觉得房型和装修都很满意,182万元的总价也比较合适,于是当场交了5000 元意向金,并签了买卖居间协议。凌女士后称当时由于匆忙,以为是签委托代理协议,就没仔细看。中介称,合同尚未由卖方签字故不能带走,让她两天内按约补足至5万元作为定金。凌女士签了字就匆匆离去。

  2月18日,凌女士去中介处付钱拿合同时,又以邻居身份来到该处物业,以漏水为由查看了25楼的房子,觉得装修规格和看过的30楼相去甚远,于是询问中介能否和卖方谈谈,把价格降下来一点,当时没有付定金,中介并未表态也未做任何提醒。

  第二天凌女士却等到了卖方的一纸解约通知书,文中称凌女士未按约在签订协议后二日内(2006 年2月18日前)补足定金至人民币5万元,已构成违约,因此决定解除协议,已收取的“定金5000 元”按约不予退回。

  白白费时费力还要白搭5000 元,凌女士十分气恼,拿出协议仔细一看,第三条3.2 A 称“乙方(买方)应在甲(卖方)、乙双方签订协议后贰日内补足定金至伍万元整”;第五条称“如甲方接受本协议第三条所述买卖条件并签订本协议,则乙方同意将意向金作为定金”;而第四条称“丙方(中介)应在收到意向金后七个工作日内告知乙方业务处理情况”。凌女士认为中介涉嫌欺诈并未尽告知义务才导致这一结果。

  对此,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许海波律师认为,中介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未告知议价是否成功;第二,违反了忠实性服务义务,看房过程涉嫌欺诈;第三,没有送达合同文书;第四,没有尽到违约催告义务。虹桥工商所认为,该协议中介方只有印章,没有业务员签字,对于中介方来说是无效的,但就买卖合同而言,凌女士并未违约。后经多方努力,凌女士最终拿回了自己的5000 元。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