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政府抢话与富人区论辩 地产行业存在职能错位
2006-03-06 00:00:00   来源:

   2月的地产行业盛产“观点”和“论辩”,政府职能部门和“大嘴”任志强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已经过去的2月份中,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甚至央行相继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身对地产行业的“观点”和“意见”:《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要点》、《城市规划修编管理办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2005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继指向地产行业。职能部门争相表达意见与任志强的“富人区论辩”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中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值得深思。
   
    对比政府的“意见表达”与任氏引发的“富人区论辩”,我们会发现,话语的内容与话语权主体存在着明显的错位。政府一系列意见的着力点在于市场,而由地产商引发的“贫富分区”争论,实质上是住房保障与社会公平的议题。显然,在正常的市场逻辑下,商人应该关注市场,政府应当着力于住房保障与社会公平。
   
    “在商不言商,从政不言政”。这恰恰是中国地产行业价值链条扭曲与市场规则混乱的典型缩影。在业界,任氏被戏称为“最像政府官员的地产商”,检索任氏言论便可发现,90%以上涉及的是政策方针和社会议题,真正谈及企业经营与产品开发等“本职工作”的寥寥无几。业界也曾质疑,任志强作为一个地产商,拿不出品质过硬的产品。
   
    反观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的着力点始终在于如何保障自身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足够影响力,试图用政策“管”出一个“好市场”。而作为政府本职工作的“住房保障”和“社会公平”,直到2005年的宏观调控才开始引起重视,但在住宅商品化20多年后,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如果政府将此前“干预市场”的精力转移到“住房保障”领域,今天的住房市场或许将是另一幅模样。
   
    类似任志强一般有“政治情结”的地产商不在少数。严格意义上讲,因为“不务正业”,他们并不算合格的“商人”。但是任氏的存在却充当了社会的“解压阀”和政府的“挡箭牌”:公众对于住房保障和社会公平的不满情绪在对任氏言论的批驳中得到“宣泄”,而这一领域,恰恰是政府的职能所在。
   
    “两会”前的政府“抢话”和“富人区”论辩看似无关,却反映着地产行业的职能错位。在任何行业,一个理性市场环境的形成,有赖于商人与政府的各自“归位”,地产也不例外。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