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扫码关注协会微信

首页 > 观察与思考

天南地北楼市见闻 百万富翁悲惨世界
2006-02-14 00:00:00   来源:

    新春之时,本报数名记者回故里探亲。其间,他们走访了所在城市的楼市,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各地楼市表现,其文字或直率或含蓄,但流露出来的仍是浓浓的乡情,和希冀家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赤子之心。我们想把它们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读者,希望各位能从中品尝出一些滋味来。

    上海:“百万富翁”的悲惨世界

    上海最近有这么一个说法:市中心住外国人;内环线内住外地人;外环线外住上海人。虽然有点酸溜溜的,但确实基本符合上海住房市场的状况。

    春节探亲,从机场出来,回家的路上一路高架,以前在上海的时候,高架路上可以俯瞰市区,看看哪里起了楼,哪里有了新商场。但现在不行了,高架成了被边上高楼俯瞰的对象,周围全部都是一个又一个新起的小区,离高架近不说,楼层还非常高,有的小区连像样的绿化地都没有。

    司机说,这种状况两年来他是天天目睹,“原来开上高架,视野野豁豁(注:很宽阔)的”,现在是不行了,觉得自己像把车开在上海的肠子里一样,曲里拐弯不说,还什么风景都看不见。

    就是这么壮观的楼市,仍然没有刹住上海房价上升的幅度。去年一年,在宏观调控的大旗下,上海人虽然扛着就不买房,然而,一旦出现什么变相打折的楼盘,还是蜂拥而至,“房价根本控制不住,那么多外地人要买房”,司机总结说。

    当我说起在北京买房的时候,咬牙跺脚才敢接受的高价,司机几乎“嗤之以鼻”,说,“7000多块,帮帮忙好吧,在上海只能买松江的房子”。

    相比之下,我真是为自己在北京置业感到万分荣幸,虽然期房建设速度无比缓慢,开发商是否靠谱都有待验证,但好歹比在上海花上1万多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一个高层塔楼、得房率还特别低的户型要好些。

    上海人对于房价的涨跌比北京人要敏感得多,随便抓一个人,从身边的朋友到弄堂口卖茶叶蛋的大妈,都能闲闲地指着附近的一个楼盘说,那个是多少多少钱,这个月卖得没有上个月好,主要是最好的户型还没有开出来……

    所以,我这个从首都北京到来的人,在他们面前成为了对楼市一窍不通的土人。什么容积率,什么涨跌幅度,一场聚会几乎就成了业主委员会。甚至还有一个文科同学帮我算出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到底哪个合算,要知道这家伙当年高考的时候数学差点不及格。

    其实,谁也不愿意买一套房子然后一贷N多年,但现实状况却让我们不得不这么自己受累。

    我的一个好朋友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还完了她母亲最后4万元的房贷之后,她需要还掉自己的一套小户型的贷款;要是结婚的话,她和男友得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或者卖出去,至少要买一套2居室的;有了孩子,则需要继续换房子;父母老了,接过来住之后,房子还得继续扩大;自己老了,还得有一两套房子留着收租才能安度晚年。

    一圈算下来,小夫妻两个,在不发生婚变的前提下,在有限的工作年限里面,至少需要购买两三套大小不一的房子,才能踏实。而这些,都得靠夫妇俩辛辛苦苦干活挣回来,期间还得留着钱给老人看病、送孩子上学……

    最后,大家一致感叹,看着跟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怎么到了中青年就成了累死累活为下半辈子打算的老黄牛了呢?还没到30呢,就得发愁退休后的事情。

    如果按照内环线内,平均每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都是100万元的话,所有在上海有房子的人恐怕都能算上“百万富翁”了。比如我们家,一套10年前买的房子,90多平方米,还座落在杨浦区这样的偏远角落,如今都能喊价80多万了。

    当然了,大部分人家像我们家这样的,是肯定不会卖自己住得好好的房子的,所以,这个“百万富翁”也就是一虚名儿。

    一群“百万富翁”坐成一圈感叹自己下半辈子即将开始的为银行打工的悲惨世界,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记者 赵晶

    乌市:空房子何时能成新房子

     狗年大年十一,边城乌鲁木齐较往年要暖和许多,本应是普降瑞雪的时节,却下起了几十年未见的冻雨,而后接连几天的大雾,让这个离海最远的城市给人一种江南小镇的错觉。

    穿过湿雾,记者来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附近一个楼盘的售楼处,宽阔的展厅里不但一个顾客都没有,就连工作人员也只剩下一个保安,缩在大衣里坐在门口打盹。

    这样的情景在乌鲁木齐并不是个例,虽然同样是春节长假,但和内地众多城市不同的是,乌鲁木齐的多数楼盘的售楼处却是一片冷景。

    在一些有买房打算的人看来,边城房产的这种冷景似乎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据统计,去年1至10月,乌鲁木齐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8.17亿元,比上年同期微幅上升了0.22%,扭转了近年来持续下滑的态势。但分析也表明,在乌鲁木齐市房地产投资由降转升的过程中,经济适用房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是主要因素。

    乌鲁木齐应该是具有很大房地产开发潜力的城市。在2004年中,乌鲁木齐市的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9位,居于全国37个重点城市的中游,但房地产价格却是第35位,属于垫底序列。地产价格看似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却为什么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增长呢?

    乌鲁木齐建成区为166.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一百多万,如果在内地一些省份,这样的城市规模不过是一个中型的地级市而已。近几年来,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较高发展的阶段,大量新修市政道路、城区和写字楼的建成,让乌鲁木齐的市中心有了一些内地核心城市商业区的味道。

    但在新房子大量建成的同时,边城却一直保持全国最高的住宅空置率。夜晚,坐着车在乌鲁木齐的主干道上行驶,不难发现一些已建成两三年的小区里,依然是灯火稀疏,黑窗户成为了小区远景的主体。

    虽然乌鲁木齐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中游,但全市人口中却有70%处在平均水平以下。虽然其商品房的平均售价每平方米仅为1866元。但多数购房者的心理价位是每平方米1200至1800元。这使得高于平均价格的中高档住宅成为了无根之木。

    通过一些走访,记者也发现,空置率较高的楼盘,一般都是在2500元以上的中高档住宅,而这样的住宅,对于一个人口百万多的城市来说。似乎有些太多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因为消费者买不起,新房子变成了空房子,空房子又拖住了开发商,开发商为了保利,还是希望建贵一些的新房子。消费者和开发商玩起了蛇头咬蛇尾的老游戏。

    其实,这个游戏的结局很好预测,乌鲁木齐作为传说中离海最远的城市,在地理上缺乏其他省份居民前来定居的吸引力,地产也同样缺乏对富裕资本的吸引力。如果没有更新更诱人的因素加入,当地居民的购买依然是乌鲁木齐房地产的依靠。

    不知道消费者和地产商们的游戏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到游戏结束的时候,空房子是否还能被当成新房子。记者 勾晓峰

    东营:公家的人安家经济适用房

    一年没回家,东营的变化很大。新颖漂亮的楼房、小区仿佛一夜间拔地而起。房价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底市中心好一点位置的商品楼房,每平方米是2000元左右,现在最高的涨到了3500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置业。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因胜利油田指挥部建在此地,又有了“油城”的称谓。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在全省排名一直不高。近几年,东营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东营市的不少乡村,借了油田征地的光儿,很多农民一夜间换了身份,经商、务工、搞第三产业,兜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多。东营的经济就此搭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一个劲地往前蹿。

    值得一提的是,东营的经济总量虽然不敢和青岛、烟台比,但东营人有钱而且敢花。除了吃的穿的花费,剩下的钱干什么?和大城市的人一样,买房。这就是东营房地产迅猛发展的直接动因。

    东营的房地产开发又与许多地方不同,有自己的特色。举个例子说,东营也有经济适用房,价格约在每平方米1000至2000元。其销售对象不是面向全社会的中低收入群体,而主要是市直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姐姐去年就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是期房,在东营市的金融小区。现在虽然还看不出什么模样,但听开发商介绍,是连排27栋小高层住宅楼,板式结构。姐姐订了三室一厅130平方米的房子,交了6万元首付,总房价算下来也就是20多万元。

    姐姐家的新房一时看不见,但一同学前年花了18万多买的已经入住的经济适用房却让我开了眼。这套房子在东营的安宁小区,三室两厅带阁楼、地下室,建筑面积182平方米,楼型设计很好,主卧室与辅卧室分别在客厅两端,互不干扰,阁楼的卧室较大而且有卫生间,将来如果和父母一块住的话,可以互不影响。一个开放式阳台,一个封闭式阳台,尤其是那个开放式阳台,种着花草,放着一个躺椅,真是悠闲得很。

    当然这个价格是2004年的,如今再花这个价格就买不到这种房子了。

    对于东营的经济适用房,外界褒贬不一,有人提出,经济适用房是给“穷人”住的,怎么干部也就是公家人都住进去了。其实,这和东营的市情有关,东营市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就是一两千元,这种价格的房子,对他们正好适用。因此,也有人认为,对此地经济适用房的提法不妥,如果叫安居工程大概外人就没意见了。这部分房子,大约占东营新开发楼盘的一半。不过记者观察,有的楼盘出现了房型偏大、追求奢华的现象。另一半就是商品房,价格高低不等,最贵的是别墅。买商品房的人就杂了:外地来此经商的、农民进城做生意发财的、企业改制搞个体发达的,总之,都是有钱人。钱少的买便宜的,钱多的买贵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五年,东营市的房地产还得有个大发展,原因一是当地的经济发展后劲很足,再就是油田职工现在居住的原福利分房趋于老化,该换新房大房了。

 



分享到: 收藏

协会宗旨

维护行业利益 反映行业诉求

开展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交流

组织行业评比 展示企业成就

推动行业进步 服务行业发展